從藥店購買西藥,換個包裝,搖身一變竟成為從美國、日本代購的保健品,價格也隨之暴漲百倍。這些五顏六色的美容膠囊,其實是果蔬粉摻著西藥,成本4、5毛錢一粒,而微商團隊最高一粒竟賣到80元。
26日,記者從宿遷市宿城區警方獲悉,宿城警方日前搗毀了一家生產有毒、有害減肥膠囊窩點,抓獲犯罪嫌疑人熊某等人,涉案金額高達1000萬余元。
利欲熏心,賣唇膏改行賣假藥
1985年出生的熊某,一開始在網上銷售自制的手工唇膏,但生意冷清,熊某便開始四處搜索發家致富秘籍。聽說有人網上售賣利尿劑,熊某發現了其中的暴利,便到藥店購買呋塞米片、氫氯噻嗪片等西藥,換個印著英文、日文的包裝,打著美國、日本代購的幌子,開始在網上大肆銷售。
2015年,做微商的王某通過網絡聯系到熊某,王某稱自己賣減肥產品,希望熊某可以為自己生產通過排尿進行減肥的膠囊,兩人心照不宣,開始謀劃更大的“事業”。熊某隨即在網上購買了生產設備及原料,在自家的平房內,開始了“創業”之路。
“沒有配方,都是能吃的”熊某說,膠囊都是自己隨意將面粉和西藥摻在一起的,沒有配比標準,自己也試吃過,除了一夜要小便6、7次,身體也沒有其他不適。加工生產出來的膠囊,部分批發給微商王某,部分放到自己的網店銷售,打的旗號是“天然膳食纖維”、“美國、日本代購”。
隨著王某微商團隊的擴大,王某和熊某開始籌劃為客戶“私人訂制”減肥產品,有專瘦腰的、專瘦腿的、還有瘦全身的。兩人為產品取了好聽的名字,如“BB溶脂膠囊”、“天使之吻”、“美人制”等。
“摻的藥品都是一樣的。”熊某交代,定制的產品,都是同樣的藥品摻了不同顏色的果蔬粉,制成不同顏色的膠囊。平均一粒膠囊含有4、5粒西藥成分,一粒西藥的成本只有1毛錢,剩余的就是果蔬粉,而批發給微商王某,最貴的一粒減肥膠囊賣到5塊錢。短短兩年的時間,熊某非法獲利300多萬元!
宿遷市宿城公安分局治安大隊民警王志青介紹,熊某生產的膠囊添加了呋塞米、氫氯噻嗪和酚酞等西藥,短期用藥能增加尿酸排泄,長期用藥可引起高尿酸血癥,是國家規定的減肥藥禁止添加物。
層層代理,微商系統大肆推廣
今年34對歲的王某是山東人,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家里做海鮮生意。在微商興起時,王某組建了自己的微商團隊。微商團隊實行“分銷代理”機制,分銷團隊人員遍及全國十余個省市。
“自己設計名稱讓廠家生產包裝盒。”王某交代,她和熊某設計了“系列”減肥產品,配套的包裝盒、藥瓶、防偽標識都是假的,包裝上的英文、日文都是網上翻譯的,自己也不知道對錯。為了取得消費者的信任,王某特意找廣告公司設計制作了日本EMS快遞單及倉庫發貨詳情,還將自己的產品Ps到知名雜志上,讓消費者感覺產品在日本或者美國很受歡迎。
“主要靠走量,拿貨越多代理層級越高,進貨價越低。”王某供述,她從熊某手中拿貨一般是1.5元或者2.5一粒,她的微商團隊最底層代理拿貨,要40元一粒,而賣到消費者手中最高一粒達80元。
2016年年初,王某被山東當地公安機關處理。出獄后的王某,解散了自己的微商團隊,但并沒有抵制住高額利潤的誘惑,開始為以樊某為首的微商團隊提供貨源,直到案發,王某從中非法獲利300多萬元。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今年年初,宿城警方在工作中發現熊某等人非法銷售有毒、有害食品后,立即開始調查工作,經過詳細的技術偵查、深度摸排之后,宿城警方于3月10日收網,將熊某、王某等人全部抓獲歸案,徹底摧毀了這起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鏈條。警方初步統計,熊某、王某等人累計生產、銷售有毒有害減肥膠囊近10萬瓶,涉案金額高達1000萬余元。
目前,熊某等人已被警方刑拘,案件在偵。
共同參與 維護家園
凡注有"浙江環保新聞網"或電頭為"浙江環保新聞網"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環保新聞網",并保留"浙江環保新聞網"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