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元旦,各大商圈開始了年底的打折季,這也是扒手們蠢蠢欲動的時刻。然而有一群人隱身在商場、地鐵站,每當扒手行竊、小偷偷盜時,他們就像獵鷹發現獵物般果斷出擊。
提起王家灣的“余哥”,漢陽的扒手圈子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可以和扒手們“稱兄道弟”,和他們說“道上”的話,但抓起犯罪分子來,卻絲毫不手軟。“余哥”就是漢陽公安分局刑事偵查大隊輔警大隊長余洋。
從“門外漢”到“反扒專家”
2009年,余洋通過招聘考試進入漢陽公安分局擔任輔警。和其他輔警不同的是,身為一名反扒輔警,余洋的工作時間更多是身著便裝,一頭扎進人群最密集的地方——大型商圈、武漢國博中心、歸元寺,哪里人多,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余洋的師傅是刑偵大隊民警文毅。文毅對余洋說,干反扒要手勤、腳勤、腦勤、眼勤,要用雙腳去丈量轄區的每一寸土地,對每一個嫌疑人都要做記錄,多動腦筋,多看視頻、照片。“余洋上手很快,他有這方面的天賦。”文毅說。 3個月后,余洋在菜市場轉悠時,發現了一名有案底的吸毒人員,他悄悄跟了上去。果然,“癮君子”很快扒竊了一位居民的現金,被余洋抓了個正著。不到一年半,余洋就跟隨師傅文毅一道,抓獲了一個輾轉全國各地盜竊的職業團伙。文毅對余洋說:“你可以出師了。”
反扒人員的“一次性”面孔
干反扒時間久了,余洋慢慢總結出了規律:那些在人流擁擠處手上搭個毛巾、掛個包包或者推個車,眼睛四處溜溜轉的,大多是可疑分子。同時,他一有時間就翻看轄區內有案底的嫌疑人的照片和視頻,將這些信息爛熟于心。
反扒時,余洋要將自己隱藏在人群當中,成為背景。在抓人時,他更是要熟悉各種“角色”,扮演成外賣小哥、快遞員、物業管理人員都是家常便飯。余洋曾經為了蹲守一名偷盜電動車的嫌疑人,在天橋上擺了個“辦假證”的牌子,蹲守數日。
“做反扒工作,我們都是‘一次性’面孔。”余洋告訴記者,“一旦暴露了,照片和形象很快就會在扒手的圈子里流傳。”
自掏腰包給扒手生活費
從事反扒工作近9年,他經手抓獲的小偷有千余人,余洋的形象早已不是秘密,但他對圈子熟悉,做人“講胃口”,不少扒手都恭恭敬敬地叫他“余哥”。
黃某(化名)早年染上毒癮經常盜竊。余洋將他抓獲后送去戒毒,從戒毒所出來后,黃某沒有其他生存技能,一個人帶著六七歲的孩子,生活異常艱難。余洋從“道上”聽說了這個消息,找到黃某,連續3個月每個月給他送去1000元生活費,直到他找到工作。“他要是不工作,就還會偷。”
經歷了這件事,余洋在扒手圈出了名,不少民警審不出來的案子,喊余洋來,他都可以搞定。“做這一行也有關系網,犯罪嫌疑人不開口,我找他的朋友問,最后總是能問出些線索。”余洋說。
目前,余洋手里掌握著漢陽數量最多的內部“線人”,除了輔警,還有一批“混混”為他提供信息。同事們都笑稱,他這是新時代的“潛伏”,也是現實版的“無間道”。
凡注有"浙江環保新聞網"或電頭為"浙江環保新聞網"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環保新聞網",并保留"浙江環保新聞網"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