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麗水市生態環境局近年來聚焦“企有所需、我有所為,企有所求、我有所應”,線上線下聯動,貼心服務,為企業解難題、辦實事,真正做到了助企惠企暖企。而在麗水市生態環境局縉云分局(以下簡稱縉云分局),這樣的服務也隨處可見。
“小環幫辦”隊伍讓人員沉下去
“生態環保鐵軍要當好政策‘宣傳員’、政企‘聯絡人’、問題‘解決者’,為企業提供多面、優質的幫扶指導。”縉云分局局長應臻說。
為充分發揮生態環境系統職能優勢,助力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縉云分局持續深化拓展“三服務”2.0 版,打造“有呼必應”服務品牌,堅持到企業一線送政策、送技術、送服務,真正沉下去、常態化做好幫扶指導,努力實現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三贏”目標。今年以來,組建“小環幫辦”隊伍,為屬地重點企業提供駐點“靶向”幫扶、“一對一”服務。
“我們制定了全程代辦、組團問診等個性化服務清單,并推動服務觸角向一線延伸。”縉云分局一名下沉干部介紹,“局里規定從分局局長到普通干部,每人每月至少要抽出3天時間,下沉到企業一線把脈問診,了解企業所需、所困、所急。”
在縉云寶順行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現場危廢貯存區域干凈整潔。公司負責人感激地說:“我們管理水平有限,每天產生的廢棄機油等危廢也有一定數量。幸好有‘小環幫辦’指導我們開展現場管理和臺賬填報,指導工人如何安全、無害地貯存處置,對我們幫助很大。”
目前,縉云“小環幫辦”服務隊已累計入企服企70余家(次),現場幫助解決問題100余個,打通助企扶企“最后一公里”。
“我們將全力做好項目落地要素保障,及時打通難點堵點,由以前‘企業求幫辦’變為‘我幫企業辦’,打造要素保障和企業命運共同體。”應臻表示。
“有解思維”幫助企業減少資金支出
“企業碰到了項目改造是否要更換原有設備的問題,沒想到縉云分局這么快就幫助我們解決了這一難題。”日前,縉云縣浩鋮金屬制品有限公司技改項目已經完成環保審批,公司總經理宋建敏興奮地表示。
此前,縉云縣浩鋮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因發展需要,計劃投資2800萬元新增年產15萬噸冷軋薄板深加工生產線。環評單位評估認為這家公司使用的退火爐屬于燃氣鍋爐,按照要求需要進行低氮排放改造,如增設低氮燃燒器等。但這個變化,不僅影響項目實施進度,也將極大地增加企業生產運營成本,技改項目一度陷入停滯,企業左右為難。
“一進一出的費用支出,差別可不是一點點。”宋建敏為記者算起了明細賬。經測算,如果將原設備上和新項目已定制的燒嘴統一更換為低氮型燒嘴,企業將增加約800余萬元設備投入,同時,每年也將增加約300余萬元的用氣成本。陷入困境的宋建敏,此時想到了時常來企業走訪的生態環境局助企專員。
接到求助后,縉云分局有關負責人立即帶隊前往企業了解情況,并與浙江省環科院、環評單位等相關專家進行反復商討,尋找解決辦法。經過現場勘察,專家們形成了一致意見,認為這一項目使用的退火爐不是鍋爐,而是工業爐窯,廢氣排放應執行浙江省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計劃相關排放標準,環評應當按照這個標準重新制定。
“這個幫扶可真是了不得,我們之前還在擔心這個上千萬元的資金缺口。現在通過論證,我們心中的石頭總算落了地。”宋建敏告訴記者,“資金壓力減輕了,我們心理壓力也消除了,大家對以后的經營更有信心了。”
“環評追蹤”應用開發為便企服企提質增效
“通過短信通知和上門服務的方式提醒我們要進行環評審批,為我們企業省去了不少麻煩。”日前,浙江駿馬教學設備有限公司負責人深有感觸。
不久前,上述公司在縉云縣經商局進行了立項備案,這是一個年產8萬套金屬課桌椅、兩萬套公園椅、3萬只金屬垃圾桶的項目,投資額500多萬元。
“縉云是工業強縣,500多萬元只是個小項目,這個項目等批復估計最快要半個月。”作為公司負責人,他自認為對相關流程還算熟悉。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第二天便收到了“環評追蹤”應用系統發送的辦理環評審批短信提醒。不僅如此,收到短信提醒后不久,縉云分局工作人員便主動上門服務,指導企業如何加快環評編制,保障環評順利開展。
對這一辦理時間的變化,公司負責人非常驚喜:“之前需要挨個部門咨詢、辦理,現在生態環境部門通過智能研判,可以根據我們的需求主動提供精準環評服務,提前告知和提醒我們相關事項,可方便了。”
據了解,以往生態環境監管服務工作存在事前信息交互渠道未打通、事中環評從編制到審批流程長、事后建設項目監管不及時等問題。開發上線“環評追蹤”應用系統后,構建起了集生態環境準入、行政審批、事中事后監管等功能于一體的閉環管理平臺,推動了環境監管服務向智慧化、高效化、精細化轉變。不僅如此,“環評追蹤”應用系統還提供了審批辦理事項“智知”、環評機構“智選”、排污信息“智曉”等服務,實現了便企服企提質增效。
“把服務做到位,企業才能心無旁騖謀發展。”縉云分局審批窗口負責人表示,“我們還增加了服務預約功能,可以更全方位、多維度為企業提供咨詢和幫助。”
據悉,自今年3月“環評追蹤”應用系統上線以來,縉云縣已跨部門整合跟進建設項目信息430余條,發送短信提醒70余條,實現環評審批壓縮時間10個工作日以上,做到了讓企業“少跑或不跑”,也避免了企業未批先建違法行為的發生,提升了環評審批的科學精準度和高效統籌力。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