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出重拳守護家門口這片“蔚藍”。 (馮瑄 攝)
寧波加快增殖放流,涵養海洋。(馮瑄 攝)
8355.8平方公里海域面積、600余個海島、1678公里海岸線,其中大陸岸線占浙江省大陸海岸線的1/3,為全省之首……向海而生的寧波如何守護好這片“蔚藍”?
昨天上午,市五水共治辦發布《寧波市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
四年內,寧波市將重拳“治?!?,通過實施11項行動,瞄準6大重點海灣,堅決打好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推進“美麗海灣”建設和示范引領,提升市民臨海親海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到2025年,全市海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入海污染物有效降低,近岸海域生物多樣性保持穩定,海洋環境風險防范和應急響應能力明顯提升,陸海統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取得實效。
近年來,寧波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設海洋強省”的重要部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推進“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全市海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海水水質優良率穩步提升。
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寧波市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為歷史最佳。
在此基礎上,針對海洋生態環境問題短板,寧波開啟新一輪重拳“治海”行動。
記者了解到,《方案》實施的陸域范圍包括全市10個區(縣、市)和前灣新區、高新區2個開發園區。
海域范圍為近岸海域管轄海域,分為6個重點海灣,具體為:杭州灣-寧波段(余姚-慈溪)、杭州灣-寧波段(鎮海-北侖)、梅山灣、象山港、象山東部諸灣以及三門灣-寧波段。
重拳“治海”,筑牢“藍色屏障”是關鍵。
11項行動中,入海河流提優行動和入海排口整治行動排在前列。
寧波市將對甬江等主要入海河流開展提優整治,完善流域聯防聯控治理機制,開展河湖生態系統治理,推進全域幸福河湖建設,全面打造一批示范樣板?!笆奈濉逼陂g建成50個省市美麗河湖和80個美麗河湖片區。
以甬江、四灶浦、白溪、大嵩江、大塘港等5條國控入海河流為重點,因地制宜加強總氮排放控制。重點圍繞農村生活污水散排口、水產養殖排口等短板,進一步清理非法和設置不合理入海排污口,到2023年,全面完成入海排污口規范化整治,實現入海排污口分類監管全覆蓋。
到2025年,基本形成設置科學、管理規范、運行有序、監督完善的入海排污監管體系。
問題在水里,根子在岸上。
在重點區域攻堅行動、城市污染治理行動、農村污染治理行動中,寧波市將重點強化甬江流域總氮控制,鎖定象山港區域綜合治理,以重點23條入港河流為主要抓手 ,探索河口濕地修復模式,在環象山港入海河口開展濕地生態恢復、修復試點。
到2025年,總氮入海年通量與2019年相比削減幅度達到15%以上。城市污染治理將繼續加強源頭管控截污減排。深入開展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提質攻堅,建立以3年為一個周期的“回頭看”機制。
提升污水收集處置能力。到2025年,全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85%以上,縣城污水處理率98%以上。加強農業陸源污染治理。持續推進農業綠色轉型和面源污染防治。
善待海洋就是善待自己。全域治海,寧波還將實施生態保護修復行動、岸灘環境整治行動、船舶港口治污行動。
加強象山港藍點馬鮫魚等重要種質資源和中華鳳頭燕鷗等瀕危物種的保護力度;加大近岸海域大黃魚、曼氏無針烏賊、海蜇等主要物種的放流數量,到2025年,近岸海域增殖放流苗種21億單位以上;開展河口、海灘、海島生態系統保護,探索開展海洋微塑料研究和塑料垃圾“藍色循環”治理,建立海上環衛制度等。加快淘汰老舊運輸船舶,鼓勵使用節能環保船舶。
根據《方案》,治理重點海域污染,寧波將推進風險防范提升行動、精準監管數治行動和“美麗海灣”創建行動。到2025年,建成2個具有寧波特色的“美麗海灣”。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