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砥礪奮進鋪就十年藍天之路

未來需深入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讓空氣更清新

發布時間:2022-10-17 09:02:55 來源:中國環境報 見習記者 薛麗萍

  你眼中的天空,是什么樣子的?

  在超過150萬張帶有空氣質量水印的照片中,網友記錄下了大江南北的明媚春天,夏日蓬勃的草木,金秋的陽光輝映在麥田;亦記錄下冬日冰雪帶來的樂趣,北京冬奧點燃的動感激情……每一幅油畫般的影像中,清澈透亮的天空都是“背景板”。

  “這些照片來自于中國環境記協與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聯合開展的‘指尖上的環保’公益活動。照片從公眾的視角,反映出在我國的許多城市和鄉鎮,藍天正一步步從奢望變成常態,公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告訴記者。

  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如何歸來?日前,在由中國環境記協主辦、公眾環境研究中心承辦的第25期環境茶座上,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發布《藍天之路:十年巨變暨2030展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各界代表回顧了十年來中國大氣環境治理歷程,對“雙碳”目標下通過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予以展望。

  藍天歸來,含金量更足

  2015年,當338個地級以上城市全部開展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時,全國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的城市僅有73個,占比21.6%。 

  而到2021年,達標城市則上升到218個,占比64.3%。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了34.8%。今年1月—8月,京津冀地區的PM2.5累計均值歷史性地達到二級標準。

  “中國成為全球大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中國大氣污染治理成就可以稱之為十年巨變,這既反映在PM2.5年均濃度上,也反映在無數市民的眼中。”馬軍說。

  藍天的含金量更足了。作為世界上唯一的雙奧之城,北京市2008年的PM10濃度為56微克/立方米,2022年冬奧會期間,PM10濃度降至35微克/立方米。數據的下降,足以印證空氣質量的大幅改善。

  受邀在環境茶座上發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對此解釋:“華北地區進入冬季后,綜合的基礎排放會增加,冬季消納污染物的能力會降低。相比夏季,冬天的污染物是非常難解決的問題。但我們經過十多年的不懈努力,能夠實現在冬奧會期間標志性顆粒物濃度比夏奧會要低,背后正是藍天含金量明顯提升,這也是中國十年藍天之路的縮影。”

  “擦亮”藍天的漫漫長路,中國做對了什么?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在肯定矚目成就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回顧我們找回藍天的路徑,傳承發揚十年治理的寶貴經驗,把握規律,砥礪前行。

  “我們國家最近十年治理大氣污染最重要的兩個計劃就是2013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2018年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這兩個計劃加在一起,推動了一大批重大減排工程的實施,大幅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我國能源、產業和交通等結構轉型,取得了顯著效果。”賀克斌如此評價。

  結構轉型使得中國在2010年前后步入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初步階段。賀克斌將進入這一初步階段的標志,歸納為“喇叭口”的出現。

  什么是喇叭口?就是在GDP快速增長、能耗合理增長的情況下,主要的幾種大氣污染物都達到了拐點,呈現下降趨勢,一增一降兩條曲線仿佛“喇叭口”。

  這樣的“喇叭口”曾是讓中國學者十分羨慕的存在。賀克斌表示:“在2005年以前,我們跟歐美學者國際交流時,非常羨慕他們的喇叭口曲線。”彼時,各類污染物還與GDP能耗一起增長。但經過多年高位推進和制度保障,“喇叭口”不僅出現在我國,開口也越來越大。

  在《報告》的回顧中,找回藍天的路徑更顯具體和清晰。

  首先是讓污染“看得見”。中國用3年時間,構建起一個全國性的空氣質量監測網絡。2013年74個城市,2014年190個城市,到2015年,覆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1436個點位的國家環境空氣監測網建成,且全部具備PM2.5等6項指標監測能力。而這張空氣監測的“大網”還在持續加密和完善。

  第二步是讓污染“能預知”。不斷提升重污染天氣預報和預警能力,推進區域應急減排。同時,完善對公眾的警示倡導,以保障公眾知情、守護市民健康。

  第三步,是始于源頭的治理。馬軍介紹說:“2013年3月,環保組織和行業機構共同倡議污染源信息全面公開,獲得生態環境部門的積極回應。開展污染源在線數據大規模實時公開,是中國在全球范圍內的首創。”

  此后,從識別主要污染源并加強監管入手,以企業監管信息公開為先導,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分步對燃煤、工業、交通、揚塵和散煤污染源進行了空前規模的治理。

  白云升遠岫,搖曳入晴空。如今,藍天白云在神州大地不再是“奢侈品”,常態化的藍天,隨處可見。

  新起點上,如何把握守護藍天主動權?

  奮斗未有窮期,趕考仍在路上。站在新的起點上,該如何把握守衛藍天主動權?

  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減污降碳協同控制是關鍵思路。

  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所副所長高健看來,未來十年中要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遏制臭氧上升態勢,還面臨較大挑戰,尤其是遏制臭氧污染將面臨很大壓力。要傳承過去十年治理PM2.5的經驗,在以城市為單位的精細化減排和區域協同為核心的重點領域減排形成突破,最重要的工作是推動實質性減排和科學減排。

  “第一,要在重點地區重點城市夯實減排治理工作。消除重污染的基礎是污染物整體排放量的持續降低,要持續推進行業的深度治理和整體環保治理能力、減污降碳能力升級。因此,未來針對產業升級和減排雙協同的工作還需進一步細化,確保污染物實質性減排。第二,要運用管理科學化、精細化及執法監督精準化等手段,盡可能提高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效率,確保在經濟平穩運行和低風險基礎上達到比較好的減污降碳成效。”高健說。

  深圳市湖石海洋科技研究院院長胡濤認為,實現協同控制是中國十年大氣治理的重要經驗,這得益于體制機制的保障。

  “《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二條明確規定要協同控制。在國際上有些國家意識到要協同,但是上升到法律的層面,到目前為止只有中國。不僅如此,在政策層面,生態環境部等7部門日前聯合出臺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進一步對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出系統部署。”胡濤進一步指出,從決策科學角度,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是一個多目標決策的問題,如何多目標相互協同,需要協同控制方法學,例如把多目標變成單目標就是有效手段之一。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表示,要高質量實現碳中和目標,很大程度上依賴技術進步和創新。減污降碳在當下也開始進入到互相加強的階段。未來,其對經濟高質量倒逼和引領作用也會顯現出來。因此,要轉變觀念,通過技術創新來解決發展和減排之間的深層次問題。

  馬軍進一步闡釋了《報告》中的建議:“我們提出了新階段動員社會廣泛參與減污降碳的藍天路線圖(2030)。希望借鑒十年治理的成功經驗,繼續完善監測和信息發布,提升預警應急和健康提示能力。同時,從污染物排放和溫室氣體排放兩個維度確定并披露污染源,大力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通過更加廣泛的社會參與,調動市場力量,推動產業、能源、交通、民用等領域的結構調整,促進空氣質量進一步改善。”

標簽:藍天;喇叭口;空氣質量;治理;污染物責任編輯:仲瑤卿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圖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