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湖州市港航管理中心獲悉,今年以來,全市穩步推進污染物“零入河”工作,成效明顯。上月,湖州航區共接收船舶水污染物1.83萬單次,接收量1200余噸,創今年單月最高,污染物接收單次和接收量分別在長江經濟帶九省兩市共164個港口中位列第4和第5名,在全省分別位列第1和第2名。
實現水上污染零排放,數智監管手段是支撐。8月16日,在市港航管理中心船舶與港口防污染監控中心,工作人員童建韜正目不轉睛地看著屏幕上各項數據。“浙長興貨7201,你船上的生活污水已經超過半個月沒有掃碼上岸了,離港之前務必把生活污水抽一下……”遠隔10多公里,童建韜通過線上“喊話”船戶,幫助協調其船舶到就近的水上服務區抽取污水。
“這是全省首個建成啟用的船舶與港口防污染監控中心,這里的系統就像‘千里眼’,隨時隨地監管污染‘零入河’。”童建韜介紹,中心以全港377個監控探頭為眼、依靠2670個船舶“北斗”智能終端,構建起一個新型的防污染治理專業化體系監測大屏,全天候監控湖州港籍100至400總噸內河貨船生活污水柜的位置信息、儲水情況、液位變化等,一旦發現異常情況,該監管系統會自動報警并遠程阻斷船舶偷排行為。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 為打造生態綠港,湖州市還建立了“港航監管聯席會議制度”和“防污染監控中心和交通指揮中心聯動機制”的雙聯模式。今年6至7月,檢查船舶2000余艘次,檢查港口碼頭71座,發現并督促整改問題13處,有效壓實了防污染主體責任。
按照雙聯模式,我市堅持港口和船舶兩端發力。今年,湖州航區推進船舶生活污水智能接收設施安裝和改造,目前航區生活污水接收點達174個,共安裝207套接收設施,實現水上服務區、主要港口碼頭接收設施全覆蓋,滿足航區船舶水污染物上岸需求。
按照發展戰略,到2025年,湖州市將建設成為全國一流內河樞紐港,船舶與港口防污染將形成閉環管理。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