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秋日的美景,是從懷柔喇叭溝門滿族鄉開始的。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這個北京的“北極鄉”已秋意甚濃。目之所及,藍天白云,層林盡染,色彩斑斕,宛如一幅精美的油畫。據統計,僅國慶假期,喇叭溝原始森林公園景區已吸引了8萬余名游客到來。依托優美的生態環境,距離白樺林景區10公里的中榆樹店村,通過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助推鄉村振興,全村旅游收入躍升至幾百萬元,村民們真正走上了生態致富路。
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是每個人的向往和追求。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便是美好生活中缺一不可的兩個支點。
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的余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斷。此后,在“兩山”理論的引領下,全國各地積極探索實踐,走出一條條經濟與生態互融共生的新路子。
治理環境污染,修復自然生態,為經濟發展鋪好綠色底色。在黑龍江伊春,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全面停止,良好的生態使這里成為旅游“打卡地”。在廣東東莞,隨著全市海域水質好轉,漁業資源得以恢復,漁獲又豐富起來了。如今的浙江安吉余村,也早已不再“賣石頭”,通過關閉礦山修復生態,走出了靠山吃山的新路,入選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首批“世界最佳旅游鄉村”。
淘汰落后產能,發展新興產業,我國高質量發展的綠色成色更足。老牌能源城市鄂爾多斯,曾經因煤而興、“一煤獨大”,衍生出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經過后來的破“舊”立“新”,忍住陣痛,鄂爾多斯擺脫路徑依賴,將煤灰、煤渣吃干榨凈,能源發展由粗放式增長向現代清潔高效模式挺進,產業鏈向下游延伸、價值鏈向中高端攀升,走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將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路子越走越寬廣。森林覆蓋率高達82.85%的福建三明永安,用一根翠竹,串起了從資源培育到加工再到商貿的竹產業鏈條,產值高達百億元。甘肅省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充分利用沙漠日光足、無污染的優勢,變沙漠為資源、資產、資本,培育出了更高品質的有機果蔬,逐漸摸索出治理沙漠與發展沙漠經濟相結合的雙向轉化新路。
中國大地上的綠色轉型,無不揭示著一個道理: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無數實踐證明,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就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后勁,使綠水青山得以持續轉化為金山銀山。
一路櫛風沐雨,十年春華秋實。如今,良好生態環境已經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全國森林覆蓋率達23.04%,2000年—2017年全球新增綠化面積約1/4來自中國。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提升到87.5%。全國地表水Ⅰ類—Ⅲ類斷面比例達到84.9%。過往的十年發展歷程與非凡成就,足以令我們歡心,帶給我們信心,也激勵著我們的雄心。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理念,以此為指引,我們必將翱翔在更加壯闊的新征程上,把我國建設成為山更青、水更綠的美麗家園。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