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證據直接上傳,點擊發起移送,經審核通過后案件就能通過證據共享平臺移送至綜合行政執法局。”近日,一起涉嫌河道非法采砂的執法案件在臨海市水利局水政監察大隊辦公室完成了證據電子化移交過程。
僅用時十多分鐘,水利和綜合執法兩個部門的執法人員就完成了從證據移送到接收的全過程。
這也是“行政執法證據共享”應用試運行以來,案件證據首次正式經由平臺在兩個不同的執法部門間進行流轉,這在全省范圍內也尚屬首例。
推動部門協同執法提質提速
據了解,“行政執法證據共享”應用是省委省政府關于“大綜合一體化”執法監管數字應用決策部署下多跨應用場景建設的關鍵項目之一。臨海作為其中一個試點城市,率先打破部門間的信息壁壘,順利實現該應用在水利領域跨部門協作的首次運行,主要得益于執法系統已歷時4個月的運行經驗,及跨部門調試磨合的反饋-調整機制。
“證據共享”數字化以后,執法人員在違法現場直接通過終端將證據上傳至數據庫固定,把以往的“事后取證”轉變為“同步存證”。也就是說,現場取證實時上傳,證據材料即時固定,確保證據鏈條上的數據真實性,又減少辦案過程中的人為干擾,提高了執法公正性。
對此,臨海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除“同步存證”以外,該應用能徹底改變以往跨部門執法案件使用公函往來模式。現在,從發現違法現場,到實現證據移交,全程數字化操作,辦案時間縮短60%以上,大大提高了辦案時效。“可以說,這是證據從發現、采集、入證、管理到出證全流程在線化無紙化帶來的最直接利好。”
打造證據標準“流水線”模式
為破解各執法部門間案件流轉效率低、基層監管執法不暢等難題,從5月初開始,臨海市便在全市范圍內推廣“行政執法證據共享”應用。
各部門積極對接開展相關工作,臨海市綜合行政執法局負責配合做好人員配置、軟硬件調試等前期工作,最終由水利局最先完成落地。
在此之前,針對統一證據格式難、統一存儲方式難、統一存儲期限難等問題,應用建設之初,各承建及研發單位便已明確從優化數據共享、理順執法事項、打造真實有效的證據鏈三個角度出發,以證據標準化為切入點,探索打造證據共享“1+2N”模式,即1個統一共享的證據庫,2個標準化的出、入端口,連通N個部門的應用場景。
通過建立統一的證據標準、協同流程和接口規范,形成一體化的協同證據共享體系,證據材料得以實現在不同執法平臺之間、不同執法部門之間、不同業務系統之間真正意義上的互認共享。
臨海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行政執法證據共享”應用全面推廣使用后,執法效率將進一步提升,基層跨部門協同執法更加順暢,真正做到讓“一支隊伍管執法”統至一線、管到實處。
下階段,臨海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將進一步深化與水利、自然資源、人社等重點業務部門的協同合作,實現部門間數據“無障礙”暢通,打造部門協作“共享聯盟”,以數字化驅動“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走深走實。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