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臨海市永豐鎮國土資源所通過衛星遙感發現一處違建養鴨場,涉嫌占用基本農田、污染水源等問題,隨即將照片等證據固定,并上傳至“行政執法證據共享”應用平臺。
通過案件網上流轉,永豐鎮綜合行政執法隊迅速組織城建、國土等相關執法力量進行查處,責令其限期拆除養鴨場,恢復基本農田原狀。僅在一天內,便完成了從發現到處置的執法流程。
去年以來,臨海從局部試點到全域鋪開,在模式創新、機制創新、數字賦能等方面積極探索。如今,“一支隊伍管執法”的治理格局已基本形成。
一個部門就可解決轄內問題
“從市民層面來說,改革讓群眾從原來的‘到處找部門’變為‘找一個部門’。”臨海市綜合行政執法局黨委委員、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大隊長陳國說,改革前,各地普遍存在著交叉執法、重復執法、監管缺位的現象,像群眾關心的環保執法等問題,往往涉及多個職能部門,難免會遇到推諉扯皮情況。
改革后,臨海的執法隊伍和執法職能進一步整合,執法頻率高、多頭執法擾民問題突出的執法事項納入綜合行政執法,截至目前,綜合行政執法事項達1113項,占當地執法事項的20%,涵蓋的執法領域達42個方面。
這意味著,以后群眾只要找一個部門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看得見管不著”難題得以破解。
在汛橋鎮、永豐鎮試點基礎上,臨海還對全市其余的5個街道、12個鎮采用“小賦權”的方式,梳理形成《臨海市鎮(街道)綜合行政執法賦權目錄》,充分賦予鎮(街道)主動權,定期動態調整清單,形成試點鎮、其他鎮和特色鎮“3+X”模式。
同時,制定《臨海市鎮(街道)一支隊伍管執法工作實施意見》,厘清部門、鎮街執法邊界。
“作為直面基層管理的一線,鎮街承擔了大量服務職能和行政管理職責,過去由于沒有處罰權,只能向上請示‘搬救兵’,一些原本可以就地化解的矛盾糾紛,因不能及時處理,從‘小糾紛’演變成‘大矛盾’。”陳國說,現在跟群眾密切相關的處罰事項賦權給基層,配套的執法力量同步下沉,一旦接到群眾投訴,鎮街的執法人可以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快速有效地處理違法違規問題,切實保障了群眾的利益。
數字賦能讓執法更高效
如何讓執法更為高效?陳國介紹,他們通過推廣“行政執法證據共享”應用,推進跨部門數據共享、證據互認,打通執法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實現事前監管、辦案處罰、事后監督三個板塊數據共享。
今年3月初,該局借助證據共享應用平臺成功辦理全省首個“云”案件,目前已實現綜合行政執法局全員應用推廣,共錄入行政執法領域證據材料1783份,證據中心取證1226份,實現證據電子化率68.76%。
陳國表示,該應用平臺已打通浙江省統一行政處罰系統(臺州)的數據接口,架通浙政釘掌上執法采證中心入口,連接“互聯網+監管”平臺的執法人員庫、處罰事項庫,在臺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系統逐步推廣使用,基本達成臺州市綜合行政執法領域統一數據標準、統一用戶體系、統一業務應用的省數字化建設目標。
不僅如此,該局還推進“綜合查一次”數字化,按照“進一次門、查多項事”的要求,對同一市場主體的不同抽查事項合并實施現場檢查,并通過“浙政釘·掌上執法”系統錄入檢查結果,實現“互聯網+監管”和行政執法深度融合。
今年共歸并檢查事項834項,位列臺州市第一名;累計開展聯合檢查85次,檢查事項數達793項,降低檢查頻次80%以上。
“我們還將加強與法院合作,推進非訴行政案件智能審查模塊開發。”陳國說,他們將打通“執法證據共享”和“鳳凰行政智審”兩大省級試點平臺,開發非訴行政案件智能審查模塊,暢通行政、司法間案件移交的線上通道。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