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6月11日訊(通訊員 陶元 宋楠)“梅林社區垃圾廂房21個點位全部完成建設,這幾天我們社區工作人員與志愿者一起每天都在各小區駐點,與社區居民一起共同將垃圾分類工作做好,做到準確無誤地進行分類。”浙江桐廬城南街道梅林社區黨總支書記姚楊表示,目前梅林社區所轄的11個小區,垃圾分類工作有序推進,市民的參與度、垃圾分類的準確度比他們預想得更好。
打響戰役 亮身份 擔責任
梅林社區從去年就開始在小區試點垃圾分類工作,通過試點,給梅林社區積累了垃圾分類工作的經驗,自今年打響垃圾分類“戰役”以來,社區就開始積極謀劃:讓居民來帶動居民,這就要讓一批示范者亮起身份,擔起責任。
4月15日,梅林社區居民吳慧從社區領導手里接過了一張沉甸甸的示范戶身份牌,同時在承諾書上鄭重地簽下了承諾。當天該社區共有48名黨員、16位居民代表領取了示范戶身份牌,代表著他們成為了社區垃圾分類的領航人,走在前、當示范。
在梅林社區能領到這樣一塊牌子是一件很光榮的事,到目前為止,共有496戶住戶成為了示范戶。
在第一批示范戶帶領下,今后根據垃圾分類表現,還將發放第二批、第三批等,牌子掛在自家門口,寫上名字,也受人監督。不僅自己要做好,還要去影響、帶動周邊的居民。
廣泛宣傳 眾知曉 同力推
在姚楊看來,廣泛宣傳,讓垃圾分類工作在居民心中“扎根”非常重要,而社區能做的就是要創新各類宣傳載體,讓居民在短時間能知曉、認可從而積極投入到這項工作中去。
最初采用的是入戶宣傳,有400多人次的志愿者多次進小區、進樓道,除了派發垃圾分類倡議書、宣傳資料外,還告知居民5月6日正式開始定時定點垃圾四分類投放,耐心地解釋和細致指引得到居民們的支持和配合,入戶宣傳率達到100%。
為提高居民的參與營造出良好的宣傳氣氛,同時還制作了微信“垃圾分類小寶典”推送到各小區業主群,通過簡單易懂趣味性比較濃郁的方法讓居民們更好地掌握垃圾分類的知識。
小區門口、居民活動場所以及社區都成了宣傳點,除了派發垃圾分類宣傳資料、向前來咨詢的居民解答問題,宣傳垃圾分類的好處外,還利用問卷調查、垃圾分類小游戲等形式來吸引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興趣,通過在游戲中更具體化的理解垃圾分類該怎么分。
針對小區里年紀大的老年人不會分或分不清楚這一現狀,志愿者們實行一對一上門服務,有的就在垃圾桶邊開展現場教學,讓老年人在一次次的分類中摸熟分類竅門。
細致工作 百姓贊 合力做
只有百姓打心底里認可,才會認真去做,這項工作才能更好推進,梅林社區在工作開展之初,就廣泛征求居民意見,聽取居民提出的意見、建議,寧可自己工作繁瑣些,也要為居民生活帶來方便。
垃圾廂房的設置是個難點,居民們都不希望設置在自己居住的樓附近,這給選點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我們多次進小區,召開業主委員會,向他們宣傳垃圾廂房的外觀、構架,以及給居民看廂房圖片,讓他們知曉我們所要設置的廂房并非傳統意義的垃圾箱堆放,同時我們也向他們介紹垃圾運送的日常流程,打消他們對垃圾廂房存在臟、臭的一些想法。”姚楊說,前期的工作做得細致些,居民的顧慮就會減少,就會理解和支持這項工作。達成共識的小區先開始搭建廂房,還有意見建議的,他們就一次次上門,一次次解釋,同時也邀請相關部門一起來做工作。
“有個小區,有20多戶居民不同意垃圾廂房的設點,我們就一戶戶上門,不斷地調整方案,最后甚至小區居民都跑上門去做居民的工作。”姚楊說,他們所做的每一步也都是從居民的角度來考慮,盡力使大家都能方便、滿意。
正是這點滴的細致服務,使小區管理也漸漸發生了一些變化,從5月6日起到目前為止除了共建單位310名志愿者外,還有140名志愿者主動報名參加居住地小區的垃圾分類志愿服務,服務時長共達6700多個小時。也不斷有小區住戶送來慰問品為服務人員加油打氣的熱心參與和暖心之舉點贊。
從“別人管”到“自己管”,也正如梅林社區的一名居民志愿者所說的:“我們‘舉手之勞’的小事關系著‘最美桐廬’大事,就讓我們一起付出一份小小的努力。 ”
共同參與 維護家園
凡注有"浙江環保新聞網"或電頭為"浙江環保新聞網"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環保新聞網",并保留"浙江環保新聞網"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