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陸續公開曝光了一系列典型案例,其中福建漳州市漳浦縣礦山非法開采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切。這不僅是因為當地非法開采活動猖獗、大面積山體和植被破壞的景象令人觸目驚心,更因為這一區域污染嚴重、群眾反映強烈的情況已經持續了數年。
從督察組披露的情況來看,漳浦縣石材行業生態破壞和污染問題由來已久,早在2014年就暴露出蔡坑水庫因非法開采淪為“牛奶湖”的問題。而在2017年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進駐福建期間,群眾多次投訴廢石隨意傾倒和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問題,舉報赤土鄉十幾家板材廠將石粉傾倒在魚塘內,污染水體和耕地。
對于漳浦縣非法采礦導致的嚴重生態破壞問題,各級、各部門做出了“雷霆”“鐵腕”的姿態。2017年第一輪中央環生態環保督察后,福建省整改方案提出明確要求,“嚴厲打擊無證非法采礦行為,落實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制度”。漳州市及漳浦縣緊隨其后,細化上級整改方案,立定“2018年6月底前,消滅‘牛奶溪’”的目標。此后,福建省副省長約談漳浦縣政府主要領導及國土資源部門主要負責人,原福建省國土廳及現自然資源廳多次對漳浦縣進行檢查和通報并將其列為無證非法采礦重點打擊區域,漳州市去年和今年又對漳浦縣兩次通報。
然而,直到上個月,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調查發現,漳浦縣所有持證在采石材礦山均未落實恢復治理方案和土地復墾方案,礦區周邊均存在大片“掛白”現象,當地多家企業生產廢水直接外排,形成多個“牛奶塘”,廠區粉塵無組織排放嚴重,生產過程中石粉違法傾倒在周邊農田和樹林間。
“層層監督、次次通報”,為何漳浦縣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問題依然十分嚴重?怎么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僅僅幾天就能發現的問題,當地政府部門和領導就是看不見?
事實證明,不是看不見,更不是管不了。漳浦縣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對非法采礦熟視無睹,對生態環境破壞放任自流,對應該肩負的環境監管責任不聞不問,反而把心思都花在了應付檢查、敷衍整改、蒙蔽上級、搪塞群眾上。
在應付督察組方面,漳浦縣企業和政府“強強聯手”,花樣百出。為了逃避衛星監控,當地企業用綠網遮擋開采區域及臨時工棚;在督察組檢查當天,直接在砂石、混凝土地面上鋪設草皮,甚至在廠區道路上擺放盆栽植物。如此大張旗鼓、明目張膽地弄虛作假,既荒唐又可笑。
綠網和盆栽,或許能蒙蔽得了衛星鏡頭,卻蒙蔽不了執法者的雙眼。如果有關部門領導到現場隨便走上一圈,就能輕松戳破這種不高明的騙局。下有違法企業利欲熏心、弄虛作假,上有相關部門掩耳盜鈴、尸位素餐。面對群眾投訴企業污染環境,當地政府反而稱群眾舉報不實,未發現污水外排,無組織排放也未發現超標,甚至非但沒有要求企業將違法填埋物依法處置,反而直接覆土掩埋,敷衍了事。
為此,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點名批評漳浦縣非法開采嚴重破壞生態環境“違法時間之長、破壞程度之大,實屬罕見”。在這個典型案件中,相關部門不作為、慢作為,責任不落實、制度在空轉,關口洞開、層層放水的問題暴露無遺。
“人患不知其過,既知之,不能改,是無勇也。”聰明人知錯就改,糊涂人有錯就瞞。而在漳浦縣,正是一些干部面對工作中發生的問題、出現的失誤,遮遮掩掩,欺上瞞下,裹得嚴嚴實實,才導致一錯再錯、錯上加錯,最終使當地生態環境破壞愈演愈烈。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