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二,江北慈城鎮望京社區垃圾分類“綠色銀行”門庭若市。一群熱心居民拿著廢紙板、舊衣服、舊報紙,來社區兌換積分。
“綠色銀行”試營業1個多月,居民余姣娣的“綠色存折”已經攢下1215分。“我就住在民族路上,走幾步就到了。社區這個想法非常好,家里的瓶子、盒子、舊衣服都能拿來換積分了,還能進一步加大垃圾分類的宣傳力度。”余姣娣如此告訴記者。
區別于城市社區的望京社區,在0.7平方公里內,分布的全是散居樓群。社區戶籍人口3485人,六成以上是老年人。“沒有物業,老年人居多,在這樣的地方推行垃圾分類,是難上加難。”望京社區黨委書記龔冬娣告訴記者,為了提高大家的積極性,7月11日,社區創新推行“綠色銀行”,鼓勵居民辦理“綠色存折”,把家里的可回收物送到社區,再由社區統一進行回收,用于資源循環再利用。按照略高于市場動態價格的原則,社區推出“積分兌換管理制度”,居民可用積分兌換相應物品。根據兌換表,每500克紙張可換15積分,500克衣服可換5積分,兌換物品定期保持動態更新。
30積分可換一卷垃圾袋、80積分可換一支牙膏、250積分可換一把雨傘、350積分可換3000克的洗衣液、700積分可換1個電水壺……記者在兌換點看到,肥皂、衛生紙等日常必備物品整整齊齊擺放在貨架上,一應俱全,可供居民自由選擇。不少居民稱,在“綠色銀行”兌換積分,可比賣給“破爛王”合算多了。
“綠色銀行”,讓居民有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回報,大家進行垃圾分類的動力更足了。居民戴仁花不僅自己攢積分,還發動親朋好友一起上,挨家挨戶宣傳“綠色銀行”。黨員志愿者徐月仙則認為,很多老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短時間內難以學會使用智能回收系統,“綠色銀行”因地制宜解決了這個難題。龔冬娣說:“我們就是為了讓居民在垃圾回收模式中得到‘真實惠’,激發大家愛護公共環境的熱情。如此一來,居民不僅把自家產生的垃圾入桶,出門在外,見到路上的塑料袋、礦泉水瓶,也撿起送進‘綠色銀行’攢積分。”
據悉,目前“綠色銀行”服務范圍已輻射整個慈城鎮,已有250余名居民辦理“綠色存折”。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