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我的袋子里只有易腐垃圾,為什么志愿者阿姨還是說我分錯了?”有人很委屈;
“垃圾桶越來越少、越來越遠,還好我們小區不大。小區大一點,每天扔個垃圾都吃力的。”有人在吐槽;
“我每天上下班走地下車庫,從沒有找到過藍色的可回收垃圾桶。”有人很迷茫……
8月15日上午,《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新版《條例》)正式公布實施,杭州市生活垃圾被分為四類,分別是: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眼下,新《條例》實施不到一周了,市民們還習慣嗎?昨天,錢報記者走訪了杭州多個小區,聽聽大家的感受。
有人委屈:
我努力在分類,但還是有點懵
“你這個是不對的,投到綠桶的是餐廚垃圾。要用專門的綠色垃圾袋,下次再這樣被拍下來是要罰錢的。”志愿者如是說。
拎著垃圾的大哥有些無辜:“餐廚垃圾還要用專門的垃圾袋?我家沒買過呀!”
姓楊的志愿者阿姨繼續解釋:“裝餐廚垃圾的袋子是綠色的,你可以去物業登記免費領,以后不要弄錯了。”
以上這個場景,是記者在體育場路附近水星閣小區門口看到的。
“有些小區已經開始打開垃圾袋檢查裝的垃圾對不對了,我們還只是引導大家把垃圾袋不要弄錯。”楊阿姨說,最近一個多月,在宣傳引導下,很多居民丟垃圾已經到位,但總有人不太清楚細則。明天開始,志愿者會在早晚專門引導大家做好垃圾分類。
鄰居潘阿姨對于垃圾分類也有困惑:“我家廚房就這么大,實在放不下幾個垃圾桶啊!”
現在,阿姨慢慢在適應從“順手扔垃圾”到“專門扔垃圾”——原本每個單元都有的垃圾桶全“撤”了,只有小區門口才有集中投放的地方,“每次丟垃圾要多走幾分鐘。我們小區小。如果大的小區,丟垃圾真是太不方便了。”
有人迷茫:
我垃圾分類了,但只能“隨便扔”
小沈住在城東楊柳郡,單身,平時不怎么做飯,餐廚垃圾蠻少。他遇到的尷尬事是:“我進出都是開車的,只路過負一樓車庫里的垃圾桶,一個黃桶一個綠桶。我在家分好了‘可回收垃圾’,可是找不到藍桶扔!”
他只能把可回收垃圾放在黃桶邊上,期望保潔的人撿走,“我看到很多人和我一樣,紙盒子直接扔一邊。有時候,保潔阿姨會收取整理,但有時候紙盒子里是有垃圾的,有人撿走了紙盒子,把垃圾散在地上,挺臟的。”
另一位沈小姐住在東新路。很多次,她想把廚余垃圾投進綠桶,卻發現里面有很多其他類型的垃圾,“我自己費勁分好,還扔不對垃圾桶!你說生不生氣?”
新《條例》出臺后,垃圾分類不到位要面臨處罰。小沈和王小姐都表示,其實分類的原理方法都懂,真要做沒什么難度,但期望分類投放能有更好的環境。
有人擔心:
喜歡叫外賣,最容易被罰
在北山街道保俶小區,記者正好遇到垃圾分類志愿者金德榮,他是從2010年開始“管垃圾桶”的,這次新《條例》讓他有點擔心愛叫外賣的年輕人,“我們經常發現外賣盒子里還是有剩飯的,點外賣的人不會分出來。”他說,現在,志愿者會指出來,然后幫他們分好。但以后,垃圾一旦定時投放,這些連飯都不做的孩子們會有空準時投放垃圾嗎?
社區書記陳立敏說:“現在,志愿者提了一些分類中的難點出來,我們也在一步步解決。未來如果實行定時投放,還是要發動在職黨員和黨員志愿者一戶戶去做工作的。”
有人驕傲:
對垃圾分類,我想得更深
古蕩街道綠洲灣小區,是個分類準確率能在95%以上的小區,整個小區7幢房子,就只有一個垃圾定點投放點。從2010年就開始做分類志愿者的陶寶麗阿姨很驕傲地告訴記者,“我們小區垃圾分類做了快十年,是杭州首批垃圾分類試點小區,一直有一支黨員志愿者隊伍看垃圾桶看得很牢。有新搬來的人家,都會第一時間宣講垃圾分類。分不好的,我們會直接去家里做工作。所以參照現有條例,我們基本上只要求精就行。”
陶大姐說,綠洲灣原來黃桶垃圾有11~12桶,今年上半年只有6~7桶,現在只有4桶,這個不是靠志愿者能做得到的,“我們把成果曬給大家看,會有人覺得慚愧——我家怎么這么多垃圾?未來還能怎么改?”
陶阿姨說,他們小區,已經不考慮罰款的事兒了,他們更要思考的是怎么能改變生活方式,讓垃圾更少。
有人展望:
給小區配備專門的垃圾分類員
拱墅區勤豐小區,10幢房子474戶人家的老小區,原來小區的垃圾分類就做得挺好,但分類的主力是保潔員,“我們小區人員素質不太一樣,分得好的家庭一直都很好。”社區書記周俊熙說,原來,社區采用的辦法是讓保潔二次分類,讓收廢舊物品的人來定時定點回收物品,這樣實現垃圾分類和垃圾減量。新的《條例》出臺后,保潔二次分類的做法估計就要變了,“按照要求,杭州每300戶會配備一位垃圾分類專管員,負責監督垃圾分類,同時負責宣教。”周書記說,現在宣教的部分是小區志愿者和社工在承擔的,“未來設置分類專管員,其實就是要從每家每戶做好分類工作,我們還是會先上門做分類宣傳工作,再逐步開始減少垃圾二次分類的情況。”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