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群眾對垃圾分類“認可度高、參與度低”的困局?寧波日報報網端推出“21天習慣養成記”報道后,讀者紛紛表示,黨員干部不僅要當好表率,還要做好宣教,大力推進垃圾分類。
我市有超過50萬名黨員。今年3月,市委組織部、市委直屬機關工委明確,黨員干部是垃圾分類實施的主力軍,黨員干部不僅要在工作崗位上帶頭踐行生活垃圾分類,還要在家庭、社區中當好分類員、宣傳員、勸導員和監督員。
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天合社區,8月15日是黨員21天連續打卡的截止日。“有超過百名黨員率先‘曬’出自家的垃圾桶,邊學習邊接受監督,先把小家的垃圾分類做好做實了,黨員才能成為合格的宣傳員、督導員。”社區黨委書記謝庭恩說。據了解,黨員打卡率先分類的做法,目前已在我市許多社區鋪開。
黨員不僅要在單位做好垃圾分類,更重要的是在“8小時以外”發揮旗幟作用,帶動左鄰右舍做好垃圾分類。“在這一點上,我們小區做得挺好。”江北區文教街道翠東社區的王阿姨說。她指著樓道口醒目的“垃圾分類評優榜”介紹,黨員家庭亮出身份,入戶指導、桶邊督導、精準輔導“多管齊下”,做好每個樓道生活垃圾分類的先行者。根據后臺的監測數據,翠東社區垃圾分類投放優秀率已超過90%。
東海花園社區今年6月建立樓道“雙樓長制”,安排機關黨員擔任示范社區第二樓長,給本樓道的垃圾分類工作找到“責任人”,鄰里之間相互督促、一起進步。
在垃圾分類上,許多老黨員成為“先遣隊”。丹頂鶴社區有34幢居民樓107個墻門,老齡化程度高達30%,是鄞州區最先開展垃圾分類社區自治的試點之一。耄耋老人、黨員陳國榮就是“先遣隊”一員。“為了方便二次分類,老陳在桶邊直接用手分揀。老陳的奉獻精神讓居民感動,越來越多的人主動學習正確的分類方法。”丹頂鶴社區黨委書記黃菊芬說。
有讀者認為,垃圾分類桶邊督導任務艱巨,應從源頭——每一戶家庭做起,盡量減少桶邊工作量,同時要充分發揮青年黨員的力量開展桶邊督導。
市委組織部已于今年4月發文,要求黨員開展垃圾分類包片聯戶,確保全員聯系、不留空白,通過上門宣傳、指導、督促的方式帶動左鄰右舍、親朋好友、村社居民共同參與垃圾分類工作。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