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嘉興市印發了《嘉興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專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旨在加快推進全市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促進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循環利用,改善人居環境和生活品質,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我市將如何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分類工作中有哪些重點?為此,記者梳理出相關關鍵詞,為讀者進行解讀。
關鍵詞一:擴面細分
自2017年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以來,嘉興先后制定下發了《嘉興市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意見》和《嘉興市區城鎮生活垃圾分類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全市2017至2019年的工作目標和市本級的具體行動方案。
這三年,嘉興生活垃圾分類小區從無到有、分類隊伍從小到大、分類體系逐步完善,垃圾分類局面逐步打開。
“針對2017年行動計劃,我們的分類覆蓋面比較窄,分類精細化程度也不高。”嘉興市垃圾分類辦常務副主任吳秀泉說,《方案》則對分類覆蓋面和分類精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方案》提出,到2019年底,全市30大類18萬個分類單元和所有行政村,實現垃圾四分類全域覆蓋。堅持典型引路,積極開展省、市高標準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系列創建。
如何提高居民的分類準確率,發揮好勸導員作用?接下來,我市將全面推行“送標簽”模式。城鎮居民小區按高層住宅每500戶、普通住宅每300戶配備1名專職勸導員,負責入戶“送標簽”,現場指導和分類質量打分評比等工作,做到送標簽的人員、時間、戶主、數量“四個到位”,實現送標簽、貼標簽、標簽追溯閉環管理,解決居民參與率、知曉率、準確率“最后一米”的問題。
關鍵詞二:源頭減量
為積極踐行“無廢城市”理念,倡導綠色生產和消費方式,推動源頭減量,我市將開展綠色消費,可回收物回收減量,餐廚垃圾源頭減量,廚余、生鮮垃圾就地減量,過度包裝整治和機關單位垃圾減量等六大專項行動。
例如開展綠色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到2019年年底,全市50%以上的大型超市、農貿市場倡導限制使用塑料袋、一次性消費用品,推廣使用菜籃子、布袋子,有償提供可重復利用環保袋,對違規繼續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購物袋等行為予以查處;50%以上的星級賓館(飯店)、規模以上餐飲企業開展限制使用可替代的一次性消費用品工作。餐飲企業引導消費者適量點餐,提供打包服務,建立相應的優惠措施。
“我們通過源頭減量,既踐行綠色環保理念,又節約了成本。”吳秀泉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海寧市機關單位全面取消一次性紙杯。針對過度包裝,中國郵政集團嘉興市分公司提出了相關方案,根據距離遠近,將紙板厚度降低50%以上,縮減封裝膠帶使用等。
關鍵詞三:處置能力
垃圾分類,源頭是減量,末端考驗的是一個地方的處置能力。我市將堅持高標準,超常規推進生活垃圾、廚余垃圾、建筑垃圾等處置能力建設。
吳秀泉表示,過去廚余垃圾的處置能力是我市的一項“短板”。近年來,我市各地不斷補齊“短板”,紛紛開展了廚余垃圾處置能力建設。目前,海鹽縣75噸/日餐廚(廚余)垃圾處置項目上半年建成投運;嘉善縣200噸/日餐廚(廚余)垃圾處置項目年底前建成并投入試運行;市本級200噸/日廚余垃圾和100噸/日生鮮垃圾處置項目9月底前開工建設,年底前建成并投入試運行;平湖市180噸/日餐廚(廚余)垃圾處置項目2020年底前建成并投入試運行。
與此同時,建立廚余垃圾收運隊伍,調整完善城鄉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實現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收運有效銜接。
關鍵詞四:文明新風尚
“垃圾分類工作總體來看是改變理念,改變行為習慣,提倡的是文明新風尚。”吳秀泉說,需要人人都參與和支持該項工作。
因此,在垃圾分類工作中還要發揮好居民自治、志愿服務、行業監管、輿論引導、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示范帶動作用、執法監督作用。
當然,如果市民依然我行我素,不支持不配合不參與垃圾分類工作怎么辦?《方案》中提出,按照《浙江省城鎮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綜合執法部門對居民小區、沿街商鋪、企事業單位和公共區域等不同場所的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等過程開展執法檢查和行政處罰,有效發揮執法監督作用,保障分類工作順利推進。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