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浙江省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嘉興市反饋督察情況

發布時間:2019-08-13 06:23:57 來源:嘉興日報 記者 張芬娟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的重要決策部署,2019年4月9日至4月23日,浙江省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嘉興市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并形成督察意見。昨天上午,督察組向嘉興市委、市政府進行了反饋,督察組組長徐紀平通報了督察意見,市委書記張兵作表態發言。市委副書記、市長毛宏芳主持反饋會。市領導劉冬生、高玲慧、孫賢龍等參加會議。

  督察組認為,嘉興市委、市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大力弘揚“紅船精神”,全力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主要表現在:

  一是生態治理體系建立健全。嘉興市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建立生態環境督察、生態環境狀況季度報告和生態環境黨政領導年度集中述職等制度,強化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專門開設《聚焦污染防治攻堅戰》和《一線調查·聚焦污染源》等媒體曝光欄目。

  二是綠色發展水平有效提升。嘉興市全面落實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和正面清單制度,推進落后產能淘汰,促進新興產業發展。2016年以來,全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項主要污染物分別累計削減18.7%、15.6%、24.0%和16.1%。

  三是污染防治攻堅大力推進。嘉興市以中央環保督察和長江經濟帶警示片發現問題整改為契機,切實開展生態環境問題排查和整改工作。全面啟動固廢處置項目建設,努力克服項目選址、鄰避效應、征地拆遷等困難,建成一批環?;A設施項目。全面推進污染防治攻堅工作,開展碧水、藍天、清廢、凈土等污染攻堅行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環境信訪量比2016年下降了50%,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問題的整改工作得到了國務院長江辦及有關部門的認可。

  四是生態環保改革全面深化。嘉興市在全國率先建立排污權交易制度,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額累計達20.1億元,約占全省的22%。環保共建共治,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嘉興模式”寫入聯合國報告。依托科研機構優勢創新成立環保醫院和環保產業園兩大平臺,累計服務企業1000多家次。南湖區“最多跑一次”改革率先實現環保審批“無差別全科受理”。

  嘉興市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中央環保督察整改工作有力推進,強化問題整改。省督察組交辦的155件信訪件均已按時辦結,共責令整改企業113家,立案處罰56件,罰款791.5萬元。

  督察組指出,嘉興市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上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對照省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的“兩個高水平”目標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嘉興市在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問題有:

  一是環保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不夠快,短板依然突出。嘉興市按照3年時間投入80億元建設46個“五廢治理”項目的既定目標,全面推進各類基礎設施建設,但整體進度還不夠快。生活垃圾焚燒項目未全面建成,處置缺口短時期內無法得到補齊,生活垃圾不規范外運、焚燒發電企業超標排放、臨時填埋環境污染等違法違規行為時有發生,環境風險隱患較大。尚未建成全市醫療危廢處置中心,每年約0.79萬噸的醫療廢物委托外地企業收集處置,無法滿足危廢不出市的工作要求。飛灰處置的遠期謀劃不夠,現有在建項目無法滿足嘉興市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污水處理基礎設施薄弱的局面還未根本扭轉,雨汛期部分污水外溢和外漏問題時有發生。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短板亟待補齊,管網破損、處置水平等因素導致農村生活污水收集不徹底、出水水質難保障,影響河道水質的提升。

  二是部分領域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環境風險較大。嘉興市域內各類臨時填埋場(剔除已經生態修復或清理的場地)共20個,填埋生活垃圾量約15萬噸。因臨時填埋場的建設標準和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管控風險和環境隱患突出。如嘉善縣西塘鎮生活垃圾簡易填埋場因未配套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和落實覆蓋防滲措施,加上管控不力,督察期間發生垃圾滲濾液外流污染環境的問題。同時,滲濾液在一定時期內會影響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的穩定達標排放工作。在內河環境污染的監管上工作開展不夠扎實。如嘉善縣和秀洲區交界處的沈家蕩湖面沿岸非法船舶拆解點,大量報廢船舶停泊在沈家蕩湖面沿岸,部分廢舊船舶涉裝運危化品。拆解作業點環境臟亂差,未經收集的船舶油泥和廢機油流入沈家蕩湖面,拆解過程產生的廢氣嚴重影響周邊環境。還有碼頭整治和船舶污染物管控等方面存在薄弱環節。工業碼頭堆場廢水違規排入河道,船舶油污水和生活廢水的收集設施長期閑置。

  三是環境治理綜合施策不夠且源頭管控不足。在城市產業布局上,嘉興市居民小區緊鄰或嵌入工業園區,以及園區建設在先、居民小區后建等鄰避問題比較突出,通過生態環境部門的末端監管難以徹底解決,需要地方政府通盤考慮,統籌規劃,進一步優化城市布局。在產業結構提升調整上,嘉興市區域性、行業性、結構性污染排放壓力較大。紡織印染、造紙、化工、化纖等傳統高污染高能耗產業占比較高。如秀洲區王江涇鎮的紡織印染企業、油車港鎮的植絨企業等?!吧y污”產業特征仍較明顯,部分廠居、村企混雜現象突出。在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上,嘉興市的農業種植養殖量大面廣,單位面積的農業污染負荷較重,傳統的種植養殖模式帶來的面源污染問題,將在一定時期內制約著嘉興市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提升。

  四是生態環境監管形勢依然嚴峻,環境問題多發頻發。嘉興市列入環境監管的企業達5萬多家,涉重點風險源企業227家,其中風險隱患等級較大以上的企業131家,加上農業面源污染、工地施工揚塵管控、生活污水和垃圾的處置以及衍生的其他環境問題,防范化解環境風險任務艱巨,環境監管形勢非常嚴峻。2016年以來,嘉興市涉環境問題多次被中央媒體曝光,在今年省公安廳向省委報告的6起工業固廢非法傾倒案中,有3起與嘉興有關,影響極大。此次省級生態環保督察中發現,自2018年以來嘉興市近40萬噸的生活垃圾委托中介公司外運處理,涉外省和省內多個地方,量大面廣、層層轉包,存在環境風險難以管控的問題。督察組下沉期間,督察了多個環境違法問題。部分施工工地和企業揚塵管控落實不到位問題,隨機檢查的6個在建工地項目,有4個項目未有效落實污染防治措施。個別企業“帶病”運行問題,如海鹽縣八達印染有限公司未配套鍋爐廢氣治理設施,南湖區富林熱電廠在線監測數據異常,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數據長期為零。

  五是生態環保監管的責任落實和壓力傳導有待強化。在落實“管發展、管行業、管生產必須管環?!钡摹叭仨殹鄙?,一些地方和部門還存在認識不到位、落實不及時、執行不堅決等問題。在全市餐飲業環境管理方面,嘉興市未及時出臺餐飲油煙管理辦法,餐飲油煙擾民問題的監管中,職能交叉、界定不清的問題較為突出,群眾信訪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在環境監管執行上力度不夠,主管部門對發現的船舶油品超標的違法問題未實施處罰,對靠岸船舶本身未配套岸電組件,違規使用重油作為動力燃料的行為監管不到位,個別問題的重處罰、輕監管現象突出。如平湖市全塘鎮5家建材經營部(非法碼頭)隨意堆放建筑垃圾,違規占用耕地的違法行為未有效遏制。在壓實生態環保責任“最后一公里”上還不夠扎實,部分鄉鎮(街道)生態環境守土有責確立不夠,對長期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麻木不仁。在生態環??荚u上還不夠嚴肅,通過考核激勵先進鞭策后進的工作效果不明顯,考核結果與工作成效脫鉤,背離了通過考核壓實部門責任,傳導工作壓力的初衷。

  督察組要求,嘉興市各級黨委、政府進一步深刻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折不扣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對嘉興的有關指示精神,認清形勢,堅定信心,正視問題,精準發力,只爭朝夕,扎實工作,加大對生態環境治理的投入,確保如期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翻身仗,為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奠定堅實基礎。

  督察組強調,嘉興市應根據此次督察發現的問題,結合督察組提出的意見建議,抓緊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在30個工作日內報送省委、省政府。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實情況要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向社會公開。

  張兵代表嘉興市委、市政府,對省環保督察組表示感謝并致以敬意。張兵表示,對督察組反饋的問題和不足,我們誠懇接受、照單全收,并將秉持革命紅船起航地應有的態度和擔當,以更堅決的態度、更迅速的行動、更有力的舉措主動整改,舉一反三、全面整改,拉高標桿、徹底整改,切實把反饋意見的整改落實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強大動力、轉化為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轉化為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實際成效,打一場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翻身仗”。

  張兵強調,督察反饋意見是政治“必答卷”,我們一定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抓好整改。督察反饋意見是工作“責任狀”,我們一定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壓實責任抓整改,掛圖作戰抓整改,強化督查抓整改,嚴格問責抓整改,確保整改工作落實見效。督察反饋意見是戰斗“動員令”,我們一定堅持以整改工作為契機,提升生態環境的“本底”,抓住產業轉型的“源頭”,筑好制度建設的“籬笆”,為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和嘉興首位戰略打造堅實的生態支撐,以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優異成績向建黨百年獻禮。

  情況反饋會以視頻形式召開,在各縣(市、區)設分會場。


標簽:督察;嘉興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反饋;整改;落實;生態環境;張兵;嘉興市委責任編輯:陳秋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圖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