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持續,但靈峰街道大竹園村中心村里的溝渠碧波蕩漾,潺潺流水帶走炙熱,讓晚飯后的村民有了散步休閑的去處。“通過農村河道整治,河道功能多樣化,環境也煥然一新。”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大竹園村村內渠系以前只作為田間灌溉渠道,沿渠生活垃圾堆放、蚊蠅滋生。2016年,大溪引水穿村項目啟動,從西苕溪支流大溪上的后洋壩取水,經引水渠道引水入村,在大竹園中心村內形成一條穿村水系。
穿村水系集農業灌溉、鄉村生態引水、農村水生態景觀改善等綜合功能于一體,改變了村域環境,和周邊白墻黑瓦的省級農房試點項目相得益彰。環境改善,也帶動了當地民宿和農家樂等興起,為百姓增收夯實了基礎。
“近年來,我們實施了5大體系31類措施91項具體支撐項目,改善農村水環境。”該負責人說,水利局以“資源水利”、“生態水利”為導向,以“科學治水、依法管水、文明用水、人水和諧”為主要目標,從水管理、水文化、水安全、供用水及水生態五大體系建設著手,開展了水環境優美村創建、“智慧河道”建設等。在中小流域綜合整治中,已經完成11個片區中小河流整治,治理河流長度達58公里。
河道整治讓環境更好,也讓農業生產更有保障。天荒坪鎮余村村的余村溪得益于上游冷水洞水庫,一年四季水流不斷,另外5處坑塘也為全村農業生產提供了灌溉保障。2017年,我縣對余村水系進行系統治理與提升,實施冷水洞水庫景觀提升及標準化建設工程、余村溪治理工程以及余村水塘改造提升工程,提升了整體環境和調蓄、灌溉能力。
“我縣是水生態文明試點縣,今后在建設方面要更加注重試點示范引領。”該負責人說,要為新時代“兩山”試驗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水利支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水利工作提供更多可復制、可借鑒的“安吉經驗”。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