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大早,位于越城區延安路與陽明北路交叉口的生態公園內一條叫黃外姜的河邊,不少市民正在岸邊散步、鍛煉。“臭氣沒有了,河水變干凈了,來逛的人自然也多起來了。”黃外姜河社區級河長鐘紅紅一邊巡河,一邊介紹說,從有名的“黑臭河”變身為“活水河”,如今的黃外姜河成了城東生態公園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黃外姜河,原名“東支11”河,東起平水東江,西至直宮江,全長2135米,是橫貫城東生態公園南側的一條主要河道。去年底以來,生態公園對外開放,一下子變成網紅公園,成了城東中心片區市民休閑的好去處。而黃外姜河,正是為園內山、橋、亭、林“穿針引線”的點睛之作。市民陳女士在岸邊健步如飛,卻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滿眼綠色,空氣清新,走上一段特別舒坦!”
雖然周邊居民贊不絕口,但河長巡河的熱情絲毫未減。“這段時間天氣熱,河邊樹葉多、柳絮多,更要盯緊了。”鐘紅紅一路沿河巡查,一路撿起掉落在岸邊的枯枝、落葉,生怕這些枯枝、落葉污染了河道。在橋頭處,看到河中央有一片落葉,她馬上用手機拍下來,發到巡河工作群里。“保潔員很快就會來清理,現在河邊逛的人多,這些細節容易掃了大家的興致。”除了查看河面上的漂浮物,她還特別留意了一下幾個河坎縫。她說,現在沿河洗滌的現象少了,但河岸周邊是小區,就怕有污水排入河道。
作為一名社區級河長,鐘紅紅幾乎每天都會來河邊走上一圈,因為在她看來,現在巡河是一種享受。但兩年前,這里卻是另一番景象。“那時的黃外姜河不叫‘河’,稱它為‘溝渠’或許更貼切。”稽山街道治水辦主任胡慶華說,之前,城東生態公園這塊城市綠心,因為規劃建設滯后,一度成為雜草叢生的垃圾場。 上接第1版 而公園內的水體也因為綠植成堆腐爛,經常散發出難聞的臭味。寬度不到一米的黃外姜河更像是一條臭溝渠,河內淤泥堆積,河邊到處亂搭亂建、畜禽散養。
2017年初,社區級河長鐘紅紅開始負責巡查黃外姜河。“每次巡河幾乎都是‘落荒而逃’。”鐘紅紅說,幾次“巡”下來,她便向街道治水辦反映,希望通過綜合整治打通黃外姜河與周邊河道之間的阻隔,讓水流暢通起來。
2017年8月,黃外姜河清水活水工程啟動。相關部門除了對河道進行清理,還開展綜合改造治理和引水活水工程。平水東江的水,通過水泵引入黃外姜河,河水就此循環起來。治理后的黃外姜河,很快從“劣五類水”變成了“三類及以上水”。靈動的水系,成了公園的生態名片。
“現在,連林子中的松鼠都經常跑到河邊來曬太陽。”鐘紅紅笑著告訴記者。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