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綠,四處見景,立面披上新裝,千百年前的歷史人文被植入進街頭巷尾的節點中,流淌在集鎮血液里的美麗因子被充分激活……如洗碧空下,新豐鎮竹林村正向世人展示著它幾十年來不曾有過的花樣容顏。
走進這座脫胎換骨的村莊,這里的美景讓人沉醉。竹林村實現從養豬大村到3A級景區村莊的華麗蛻變,得益于近年來竹林村黨委堅持把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融入成效標準,全域提升基層黨建質量,實現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干出了翻天覆地的“竹林速度”。在年初召開的南湖區三級干部暨機關干部大會上,竹林村黨委被授予2018年度南湖紅船先鋒團隊稱號。
多年前,竹林村因為生豬養殖受到關注,部分村民因此發家致富,但這項富民產業卻也讓生活在這里的村民直接感受著養殖污染不能承受之重:河里漂滿了豬糞、村里臭氣熏人……
“要讓全村4700多名村民生活在水清岸綠景美的環境中。”痛定思痛,竹林村黨委開始了涅槃之路:2013年,借著“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的東風,竹林村全面推進違章豬舍拆除、生豬養殖清零工作,到2015年,就完成了從年生豬存欄量15萬頭到零的巨大轉變。
豬舍拆除了,如何轉型?
竹林村黨委開始思考如何幫助村民轉型發展。“利用本地優勢,發展現代農業!”但轉行做種植對很多農戶來說并不適應。“養了幾十年的豬突然就讓轉其他行業,對一些農戶來說還不太踏實。”新豐鎮竹林村黨委書記陳云華說。轉產轉業需要一個過程,為此竹林村有的放矢地開展了各類技能培訓、舉辦多次招聘會。有了多方支持,農戶吃到了轉型發展的定心丸。現在的竹林村,“豬棚”正演繹著“72變”——菜棚、菇棚、花棚、果棚……竹林村也成了農戶轉產轉業的典型村。
村莊美、環境美,村民才能生活得更舒適和安逸。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麗鄉村”等重點工作推動基礎上,2016年竹林村啟動集鎮改造提升工程,先后投入近2600萬元,拆除違建2萬余平方米,完成11個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免費WiFi、公共自行車、沿街立面改造、生態綠道、新能源共享汽車……綠水江南中的竹林村正朝著自己的“竹林夢”大步奔去。
有了改變就有了新的動力和目標:將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竹林村實現了空中紛亂的弱電線下地,去年又完成了強電線路下地。曾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空中蜘蛛網”再無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新竹路上兩排嶄新的智能電線桿。按照三星級標準完成農貿市場改造、推進新07省道綠化提升工程……一項項民生工程,使生活在竹林村的村民獲得感進一步提升。
竹林村黨委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目標從來不僅僅是美麗的村容村貌,更是發展美麗經濟,讓村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積極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為所有村民打造美好未來。投入2000多萬元資金建設的3A級景區如今已初現規模,芍藥花海、“小豬快跑”、“渾水摸魚”、竹隱游船等項目都已成為竹林鄉村旅游的新增長點,竹林村高標準發展鄉村生態旅游事業的道路越走越寬闊。
引入專門的旅游開發公司對鄉村進行規劃開發,建成村史館、黨建館、高以永史料陳列館,把竹林村開發成為企業團建、鄉村旅游的新據點。成立嘉興新竹旅游管理有限公司,聯合開展景區業態項目的招商和運營,引導農戶發展農家樂、民宿,實現共同致富。作為紅色旅游線路和美麗鄉村精品線路的其中一站,竹林村的鄉村振興版圖已躍然紙上。
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竹林村黨委的奮斗目標。如今,“詩畫小鎮”“多彩竹林”的畫卷正徐徐展開,竹林這個江南水鄉小鎮,將持續釋放它無限的魅力。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