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4月1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仲瑤卿 攝像 葉振宇)沈旭珍,是魯家村人,去年3月,她成為了“田園魯家”景區小火車的駕駛員。這份工作除了帶給她穩定的收入外,也成為了她每天最幸福的事情之一。
“開著火車帶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了解、參觀魯家村,聽到他們贊嘆這里漂亮,是我最自豪的時刻。”沈旭珍說道。
魯家村,位于安吉縣遞鋪街道,春夏交替之間,天氣漸暖,“田園魯家”旅游景區迎來了一批又一批慕名而來的游客,僅清明節小長假期間,就有2.6萬人次來到這里乘著“阿魯阿家”號觀光小火車,暢游在這綠水青山間,感受田園風光。
“阿魯阿家”號觀光小火車將魯家村的18個家庭農場串連起來(葉振宇 攝)
田園變景區
“千萬工程”讓村莊變成了一張靚麗的明信片
如今小有名氣的網紅村,早年間卻是浙北地區一個十分不起眼的村:山不夠高,水不秀麗,沒有悠久歷史,沒有名人故居,當地村民以務農和外出打工為主。那時候,留守的村民普遍沒有衛生保潔習慣,垃圾亂扔,污水亂倒。
而這一切的改變始于“千萬工程”。
2003年6月,浙江在全省啟動“千萬工程”,開啟了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核心的村莊整治建設大行動。10余年間,浙江的一大批村莊變得“水清、岸綠、生態、宜居”,萬千鄉村煥然一新。浙江“千萬工程”也于2018年榮獲最高環境榮譽——“地球衛士獎”中的“激勵與行動獎”。
在魯家村村委會,記者碰到了剛剛處理完工作回到辦公室的村主任裘麗琴,她曾代表浙江省委、省政府和5600萬浙江人民,到聯合國捧回了“地球衛士獎”,并在發表獲獎感言說道:“是‘千萬工程’讓村莊變成了一張靚麗的明信片。”
村民都喜歡叫裘麗琴“裘媽”,而她也把魯家村看作自己的“孩子”。回憶起“孩子”的成長過程,裘麗琴感慨萬千:“從1998年到現在,我在村里工作了21年,今年是我當村主任的第8個年頭,可以說我是魯家村發展的參與者、見證者、受益者,看著他一天天往前走、往上走,心里很欣慰,有的時候覺得苦一點累一點也是值得的。”
魯家村開展“美麗鄉村”創建前后對比圖(資料圖)
裘麗琴告訴記者,2008年安吉縣委、縣政府印發《建設“中國美麗鄉村”行動綱要》,這一行動被看作是“千萬工程”的升級版;隨后在2011年,魯家村正式啟動了“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開始了第二次全村范圍內的美化和提升。
“一開始,村民不理解,不信任我們,認為投錢種花種草造公園,是搞‘面子工程’。村兩委籌錢買來的垃圾桶,放在路邊成擺設,一些人故意把垃圾往路上扔、河里倒。為這事,我還在村民大會上流過淚。” 裘麗琴回憶道。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2年魯家村如愿捧回“美麗鄉村精品村”的牌子,還領到了357萬元獎補資金。 “改變了‘臟亂差’,村民對我們有了信心,建立了信任度,也為以后幾年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裘麗琴說。
資源變資本
鄉村不僅僅要變美,還要有自我“造血功能”
此時的魯家村環境變美了,街道變干凈了,但如何讓“美麗”持續、讓村民增加收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成為了魯家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鄉村不僅僅要變美,還要有自我‘造血功能’。”這是魯家村黨委書記朱仁斌一直堅持的理念。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展家庭農場,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 朱仁斌告訴記者,通過前期資源調查發現,魯家村拋荒的近萬畝低丘緩坡正好可以開發成家庭農場,以“旅游+產業”的形式打造“田園魯家”,規劃出了包含野山茶、竹園、果園、中藥、花海等18種業態的特色家庭農場為核心的鄉村景區。
產業雖然有了,但在朱仁斌的眼中,這樣的“田園魯家”還不夠有特色,還不具有吸引力。為此,他帶領團隊赴多地進行考察,臺灣阿里山的火車讓他眼前一亮。
“觀光小火車可以將18個家庭農場串聯起來,而且通過‘火車’的這一交通方式開展觀光旅游的模式并不多見,極具特色。” 朱仁斌說道。
沈旭珍告訴記者,開著小火車帶游客參觀、體驗魯家村是她最自豪的時刻。(葉振宇 攝)
2015年,魯家村建成了4.5公里的軌道小火車環村觀光線,這一創意讓“山不夠高,水不秀麗,沒有悠久歷史,沒有名人故居”的魯家村成功逆襲,“田園魯家”也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景區。
記者同朱仁斌一起踏上了“阿魯阿家”號,火車沿著軌道緩緩向前,兩邊的美景盡收眼底,一邊是連綿的青山和潺潺流淌的小溪,一邊是白墻灰瓦式的農房村舍,兩側的植被葳蕤繁茂,沿途的竹林青翠欲滴。
朱仁斌介紹道:“游客到魯家來,買一張火車票可以坐一天的火車,我們沿線設計了6個分站,游客在任何一個站臺都可以下車,去站臺周邊的農場進行深度體驗。目前正是安吉白茶采摘的高峰期,有不少游客來野山茶農場體驗采摘和制作茶葉。”
朱仁元是野山茶農場的場主,他也是魯家村第一個返鄉創業的農場主,他告訴記者:“目前承包了300多畝茶山,訂單農業有600多畝,每年生產2萬多斤茶,其中有一半是被游客在農場里直接買走的。”
不僅如此,朱仁元還聯合西部的三家農場建設民宿,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游客來到我這里可以體驗、學習茶葉的采摘、制作、沖泡,還可以把制作好的茶葉帶回家,這樣體驗式的旅游模式越來受大家的喜歡。” 朱仁元表示。
目前正值安吉白茶的采摘高峰期,朱仁元向記者介紹白茶的制作過程。(仲瑤卿 攝)
村民變股東
村民說:“住在魯家很幸福,說起魯家很自豪。”
從創建“美麗鄉村”,到成為中國首個家庭農場集聚區和示范區(田園魯家旅游景區),到入選為全國首批15個國家田園綜合體之一,再到創建AAAA級景區,一步步走來,魯家村不僅實現了“開門是花園,全村皆景區”的目標,還帶給了村民實實在在的“美麗經濟”。
據統計,2011年至2018年,短短幾年的時間,魯家村的村集體經常性穩定收入已經從1.8萬元增加到400萬元左右,村集體資產也從幾十萬發展到2億元左右,農民純收入從14700元增加38820元。
秉承著“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的理念,魯家村在經營中,引入旅游公司,創造性地推出“公司+村+家庭農場”的“魯家模式”,其中,村集體占股49%,旅游公司占51%,旅游公司和村共同投資建設配套基礎設施。
“魯家模式”擺脫以往單一的初級農業收入,依托家庭農場的建設,鄉村旅游的發展,促成三農聯動,實現三方共贏,切實地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朱仁斌說:“這也是魯家村發展至今讓我最有自信的一點。”
“田園魯家”旅游風景區(葉振宇 攝)
魯家村村民的收益主要來自四個方面,最大的一筆就是股權分紅,“2014年,我們給2099位村民頒發股權證,一股價值375元,當時村民也不相信這個股權會增值、會變錢,到2018年的時候,一股已經漲到25500元,增幅了67倍。”朱仁斌介紹道。
目前為止,魯家村流轉了8000余畝土地,每年的租金在500萬元左右,共有610戶家庭參與了土地流轉,每戶每年可以分到租金8000多元。
此外,“田園魯家”景區還為300多位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讓村民可以在家門口就業。“對于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既把家照顧好了,更重要的一點,他非常有獲得感,因為他在為自己的家鄉做事情。”朱仁斌表示。
魯家村在2015年成功創建中國美麗鄉村精品示范村
也為更多的年輕人返鄉創業提供了機會,在朱仁斌看來,一個村莊可不可持續,關鍵就是看他能不能留住年輕人,魯家村現在已經讓更多的年輕人,特別是大學生一畢業就回到自己的家鄉,來創辦農場,開農家樂,開民宿,搞電商,這樣一來讓這個村莊既注入人才,也帶來生機。
魯家村黨委書記朱仁斌:
一條觀光小火車,串聯起18個特色的農場,真正讓魯家實現了三變,田園變成景區、資源變成了資本、村民變成了股東,這樣一來,我們的村莊變美了,環境改善了,老百姓和諧了,我作為魯家村的書記,感覺到非常自豪、非常幸福,未來的魯家,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大景區、出門就是花園,走到村里任何一個點,都是一個非常漂亮的美麗鄉村。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