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漫步在有綠有景的凌公塘綠道,徜徉在碧波蕩漾的凌公塘邊,游玩在湘家蕩景區、梅花洲景區……令人賞心悅目的景色背后,凝聚著南湖區改善空氣質量、保護生態環境的決心和干勁。
過去一年,南湖區圍繞水、氣、土、廢等環境問題,啟動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使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美麗南湖建設取得扎實進展。
精準施策
區域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四月的南湖,走在路上空氣格外清新……市民胡先生不禁感嘆:這幾年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臭水溝變成了景觀帶,藍天白云不再是奢侈品。
水環境和空氣質量越來越好,離不開南湖區大規模開展的“污染防治攻堅戰”——
為防治水污染,南湖區加強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抓好水環境治理提升、抓好節水護水、加強生態修護,通過治理,榮獲全省治水最高榮譽“大禹鼎”。
為防治大氣污染,通過優化能源結構、開展工業污染治理、強化城市揚塵和煙塵整治……去年,全區環境空氣質量指數優良率較2017年提高4.1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較2017年改善7.1個百分點。
為防治土壤污染,加強重點企業用地信息采集、完成土壤環境質量調查工作等,全力推進土壤防治工作。
為防治固體廢物污染,實行固體廢物閉環式管理,提升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建設。同時,實施固體廢物管理信息化工程,完善固體廢物監管體系,有效防范違法現象發生。
“利劍斬污”零容忍,南湖區堅持綠色發展的決心可見一斑。
改革創新
生態屏障越筑越牢
如今,在南湖區的企業遇到環保問題時,也可以像病人一樣去環保醫院“掛號問診”。去年6月,全市首家環保醫院即同濟嘉興環保醫院開業,環保各領域的專家集合在一起,為解決企業的環保問題提供一站式服務。
嘉興是紅船起航地,作為主城區的南湖區從來不缺創新精神。為做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保相協調相促進這篇大文章,2008年,南湖區創全國先例,舉行首次排污權指標拍賣會;2012年,南湖區首次舉辦排污權網絡電子拍賣會,開創排污權網拍“先河”;2018年,南湖區進一步優化排污權拍賣流程……為優化排污權交易制度大膽嘗試,構建具有南湖特色的環境制度體系。
在探索的道路上,創新舉措還有很多。如探索同行業共治模式,提升同類企業整體治理水平;針對部分區域雨污分離不徹底等共性問題,積極推進片區共治……一項項創新舉措,讓生態安全的屏障更加牢固。
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部分。為落實生態保護,去年南湖完成綠化造林2060畝,創建2個“一村萬樹”示范村和10個推進村。同時,推進城鎮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完成農村公廁改造、結合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和“三改一拆”等重點工作,使城鄉環境進一步提檔升級。
全面推動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治本之策。如今,南湖區已建成綠道16條,全區林木覆蓋率達20.2%;創建省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省級綠色學校,建設紅色精品線,完成永紅村和竹林村2個3A級景區村莊示范村建設,以示范創建帶動綠色生態建設。一系列的綠色發展舉措,將“生態綠網”越織越大。
強化監管
持續執法高壓態勢
為主動加強對大氣環境的在線監測力度,切實做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南湖區在轄區11個鎮、街道設置了11個環境空氣質量在線監測站點,實現了環境空氣自動監測“全覆蓋”,這也意味著,今后這些監測點出具的實時數據,也將成為治氣部門精準溯源的重要參考依據。
提高環境違法成本才能有效震懾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對此,南湖區啟動環境行政執法公檢法聯動機制,加強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將進一步打通環境違法案件辦理中的梗阻,生態環保領域的法治建設一步步筑牢。
此外,南湖區還開展區域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編制,建立委托第三方環境隱患排查機制,完善應急處置隊伍,進一步強化環境風險管控能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推進,污染治理強力推進,綠色發展成效明顯,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一幅水清岸綠天藍地凈的美麗南湖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