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市生態環境部門獲悉,截至2019年3月底,我市排污權有償使用及交易累計金額達20.06億元,約占全省22%、處全國試點地級市前列。
排污權交易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嘉興在這項制度上的先行探索。據了解,2007年11月10日,全國首家排污權儲備交易中心在嘉興正式掛牌成立,開啟以經濟手段治理污染的“嘉興模式”,排污權租賃和刷卡排污則是在這一制度下,配套推出的有效管理手段。以排污權交易制度為起點,嘉興先后出臺了《嘉興市深化環境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若干意見》、《嘉興市環境資源要素指標量化管理辦法》、《關于加強建設項目總量準入和事中事后監管的實施意見》等制度文件,全面建立環境資源要素配置體系。
2015年,嘉興又率先建立起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基本賬戶管理系統,將全部交易企業納入基本賬戶。在全面摸清企業污染物排放量、掌握全市環境資源家底的同時,也為排污總量設置了一道“天花板”。同時,我市定期對基本賬戶進行更新,確保排污權“天花板”逐年遞減。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9個管理平臺和312家企業共計330套刷卡排污系統,有效控制了排污總量。
現在,不管是新建企業項目,還是企業醞釀增加產能、擴大生產,都必須首先購買相應的排污權。“排污權就像企業生產的‘準生證’。”排污權儲備交易中心副主任曹艷說,在嚴控排污總量的當下,一旦排污總量觸及紅線,企業勢必面臨停產的后果。
今年年初,益美高空氣冷卻系統(嘉興)有限公司通過排污權電子競價的形式,順利獲得了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這4個指標的排污權。“今年公司擴大產能,要上新項目,現在通過電子競價的形式方便不少。”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夸贊道。獲得企業點贊的是2018年我市推行的一項新制度:排污權公開競價。公開競價是按照“政府聯合監管、統一網絡平臺、標的公開交易、全程接受監督”的模式,制定排污權網絡電子拍賣程序和要求,強化指標拆分、資格審查和信息公告,由工商部門和生態環境部門實施全程監督管理。去年,我市以南湖區為排污權公開競價試點,累計舉行公開競價31次,參與拍賣企業達156家次,成交金額2282萬元。
有償使用排污權推行之初,不少企業視購買排污權為成本負擔。排污權交易制度推行后,不少企業發現,排污權變成了企業資產的一部分。“不僅和土地房產一樣可流通、可交易,成為企業可支配的財富,而且,倒逼企業從被動應付到主動履行治污減排責任。”嘉興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說。
“通過這次貸款,讓我深刻感受到環境資源其實就是‘真金白銀’!”去年10月,南湖區某染整有限公司在資金周轉上遇到了難題,急需一筆資金緩沖,近日,該染整有限公司以83.67噸化學需氧量和17.43噸氨氮等排放權作為抵押物,成功向嘉興銀行申請貸款,后經綜合評估一共獲得了702萬元貸款,緩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不動產可抵押,專利可抵押,在嘉興,排污權也可抵押。為破解企業的資金難題,2018年,嘉興創新推出排污權抵押貸款產品,有效地緩解了中小企業資金短缺的壓力,推進了排污權交易的深入開展。截至目前,我市累計完成排污權抵押貸款262次,發放排污權貸款金額20.82億元。
與此同時,企業通過節能減排省下的環境資源,還能為其帶來實在的經濟效益。譬如,鳳橋鎮工業園區的一家企業主動進行設備改造升級,將燃煤鍋爐改造為生物質鍋爐,節省下19.85噸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標,南湖區生態環境部門以總價23.7萬元回購了這部分指標。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