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倉前街道召開垃圾分類“四拼四比”推進會,街道班子成員、機關干部、村社干部、村(居)民小組長等700余人齊到場,吹響了倉前“垃圾分類”的沖鋒號。
今年,倉前街道將圍繞全年垃圾控量21799噸的目標,提升濕垃圾收集處置能力和干垃圾資源化回收利用量,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重要道路垃圾不落地音樂線全覆蓋,積極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機關、示范學校、示范小區、示范村、示范餐廳、示范企業、示范商場(市場)、示范點等8類示范單位。
圍繞這一目標,從本月起,街道分建制村組、社區組、機關事業單位組,開展以“垃圾分類質量、宣傳、減量、分類收集”為內容的“四拼四比”活動。
拼質量比現場,全面提升垃圾分類的準確率。街道以數據+平臺為支撐,通過建立源頭追溯、巡查督導、定期公示,全面提升垃圾分類的準確率。在城市小區,濕垃圾分類按照“一戶一桶”的要求,分發有二維碼的垃圾桶,實現垃圾桶和每戶的精準綁定;在農村居住區,每家農戶門口張貼二維碼,做好戶姓名、住址、聯系方式、是否黨員戶等信息的收集工作。在城市小區配置垃圾分類督導員,每日定時定點指導居民分類投放,并對投放情況進行巡檢評分;農村居住區要配置可腐垃圾收集人員,每日結合可腐垃圾收集情況,對村民進行檢查評分;各機關事業單位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巡查督導機制。巡查結果,以月為周期,城市小區在電梯口或公示欄中予以公示,農村在村務公開欄中予以公示,機關事業單位在醒目位置予以公示。
拼宣傳比參與,全面提升垃圾分類的知曉率。街道對分類質量長期較低或不參與分類的住戶,落實“三上門”制度,即督導員一次上門,村社工作人員二次上門,街道工作人員三次上門,對仍不整改,由街道報區城管局依法查處。各村社、機關事業單位結合自身特點,通過文藝演出、競賽演講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垃圾分類的宣傳。
拼減量比實效,全面提升垃圾分類的覆蓋率。街道將建立物業考核機制,城市小區兩項數據與物業考核掛鉤,通過資金分級撥付方式,提升物業的積極性和參與度;農村按照可腐垃圾每戶日均產生量進行排名,資金撥付按照數據進行分級撥付。街道按照每日數據,按月對各村社進行通報,實施考評結果與各村社大黨建考核、日常工作考評、專項工作考評、垃圾分類補助經費掛鉤。
拼收集比規范,全面提升垃圾分類的處置率。目前城市小區垃圾統一由街道分類清運,農村及部分機關事業單位自行負責清運,街道要求這些單位必須實行分類清運,濕垃圾清運車輛必須實行密閉運輸。同時,各村垃圾中轉站嚴格落實“設置圍墻、安裝監控、專人管理”的要求,重點監管非生活垃圾和外來垃圾流入情況。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