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錢塘江。微風、暖陽。
早上8點,隨著一聲鳴笛,一艘輪船緩緩駛離錢塘江奧體中心碼頭。江水滔滔,浸潤著淡淡哀思。這是杭州市第二十六次骨灰撒江活動,150戶家庭參加,送別親人最后一程。
家屬們都說,錢江東去,匯入大海,讓源于自然的生命再次回歸,是生命最好的歸宿。
杭州曾是蜜月地
他們跨越海峽融入錢江
骨灰伴著花瓣,慢慢融入江水中,留下一片漣漪。
60歲的老周獨自在船邊站了一陣,手里還攥著一張照片。雖然是一張彩色照片,但看得出有些年代了。那是父母補拍的結婚照,父親穿著軍裝,母親穿著婚紗,特別精神。
老周不是杭州人,老家山東,出生在臺灣,2003年來到杭州。他退休后就開始從事公益事業,目前在廣西和貴州開孤兒院,希望能給當地的孤兒一個家。而這次江葬,他等了好多年。
父親是教書的,一直挺浪漫,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還想著和母親結婚度蜜月,而杭州就是他們的蜜月地。秀麗的西湖景,深深刻在了這對夫妻的記憶里。
即使后來這對夫妻去了臺灣,也常常提起杭州的好,多年來一直讓他們念念不忘。也許是受到父母的影響,老周娶了杭州媳婦。
父親2010年過世,母親2012年離開,都挺安詳。老人們在生前就囑咐過老周,希望骨灰能回到最甜蜜的地方,也算是一種舊地重游。老周記在心里。
今年年初,老周的岳父過世,他果斷報名江葬。“和滾滾錢塘江水融為一體,散布得更遠,跟土地連接得更親密,這挺好。”老周說。
他已經在杭州定居,余生都會在這里,而且他也簽了遺體捐贈書,身后將把自己的遺體捐給醫學院。
名額一天內秒殺完畢
越來越多人選擇江葬
船艙內有一棵追思樹,家屬們寫下對故人的祝福,系在樹上,聲聲句句滿滿思念。
“您在天上過得好嗎?姐姐很想您,托夢給我。”“爸爸愿你在天堂沒有病痛,祝你重生,保佑我們一生平安。”“我們永遠恩愛,下輩子我們再做夫妻。”“爸爸,媽媽在那里等你,你們又可以重聚了。”……
據了解,這次江葬逝者中,年齡最小的僅1歲,最大的有百歲老人,以城市居民、知識分子居多。
不留骨灰,不留陵園,沒有墓碑,沒有牌位。江葬是杭州最早推出的生態葬葬法,始于1989年,已連續舉辦了26次,累計有1964例骨灰撒入錢塘江。
杭州市殯葬協會副秘書長王榮富介紹,江葬是完全免費的,而且從2019年開始,對選擇江葬的逝者家屬,符合條件的,每例還給予2000元獎勵。
“確實,剛開始實行的時候沒多少人,接受度不高。150個名額每年都不滿,不過這幾年可能大家的思想越來越開放,也意識到綠色、文明殯葬的重要性,去年就有129例,今年一天之內所有名額全部滿了。”王榮富欣慰地說。
選擇江葬的市民,可以到杭州殯儀館進行預登記,或者關注每年3月杭州市民政局的官方公告。
家屬也不用擔心祭掃問題,在江干區有個杭州市骨灰撒江紀念碑,大家可以獻花,寄托哀思。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