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給大自然寫日記、作筆記?記錄下春暖花開、夏雷驟雨、落英繽紛和漫天飄雪,感受大自然四季的更迭。不久前,2018年浙江省中小學生自然筆記大賽圓滿落幕,孩子們用圖畫、文字、照片等形式記錄下大自然的美麗瞬間。
在歷時半年多的活動里,浙江省生態環境廳、浙江省林業局、杭州日報和杭州西溪濕地公園管委會辦公室作為主辦方,通過組織理論學習與戶外觀察相結合的有關水質、植物、昆蟲、鳥類以及大氣和氣象、大自然里的社會科普等自然筆記系列課程,吸引了4萬余名中小學生參與,收到3000余幅作品,評出113個獎項,讓大自然從孩子們的“筆尖”漸漸“住”進了他們的心里。
◎制作筆記,幫助孩子接觸自然觀察自然
“什么是自然筆記?”這個問句幾乎是杭州植物園老師陳鈺潔每次自然筆記公開課的開場白。
2018年4月,浙江省中小學生自然筆記大賽開賽之初,來自學校、科研院所以及動植物園的導師們便走進校園,以公開課的形式為孩子們講解自然筆記的含義和制作方法。
陳鈺潔告訴孩子們,自然筆記就是給大自然書寫的日記,用繪畫、文字等形式,將大自然的美麗記錄在冊。“只要有一顆熱愛自然的心,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就可以做好自然筆記。”陳鈺潔說,在與大自然的對話中,增加對大自然的了解、認知,這才是做自然筆記的意義所在。
自然筆記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可以是素描、速寫、彩繪、攝影,甚至漫畫,陳鈺潔表示,自然筆記最重要的就是細致觀察,比如,何時去何地進行觀察、觀察對象是什么、觀察的切入點在哪里,這些問題都得提前考慮清楚。
杭州市勝藍實驗小學學生許譯尹在獲獎后的一番話也充分印證了陳老師的說法。許譯尹以組圖形式記錄了螢火蟲、蝗蟲、飛蛾、獨角仙的成長過程和生活習性。她告訴記者,自己在制作自然筆記的過程中沒有什么訣竅,就是觀察。因為螢火蟲、蝗蟲、飛蛾、獨角仙都是自己飼養過的昆蟲,所以她能細致入微地一邊觀察一邊記錄,用簡筆畫和水彩畫,描繪飛蛾由卵到幼蟲,再到蛹,最后變成成蟲的全過程;在獨角仙旁還畫下它愛吃的食物——香蕉、昆蟲果凍、梨、蘋果等。
杭州保俶塔申花實驗學校的科學老師鄭維慶說:“小朋友其實特別需要和大自然融合,希望自然筆記大賽這樣的活動能多一些,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走進大自然。”
◎走進自然,記錄花鳥魚蟲間的秘密
“以前看見有的樹上長著一些奇怪的一坨坨的東西,現在知道了,它們是呼吸根;以前覺得葉子上長球球很好玩,現在知道那是植物病了,長了蟲癭……”在自然筆記戶外課堂上,杭州市保俶塔實驗學校申花路校區董梓妍茅塞頓開地說,原來大自然里藏著這么多知識和秘密。而自然筆記戶外課堂就是帶著孩子們去發現這些秘密。
在杭州國家西溪濕地公園,陳鈺潔老師帶領孩子們認識植物。
“荷花和睡蓮不一樣,荷葉沒有缺口,睡蓮有缺口。荷花和睡蓮又一樣,它們都很美。”留下小學的陳澤希聽完老師的講解,馬上將睡蓮和荷花的區別畫在了自然筆記本上。
在阻止了孩子們觸摸烏桕樹葉流出的有毒的白色乳汁后,陳鈺潔說,大部分植物是可以觸摸的,有些還很有趣。比如再力花,如果用手擠壓它的花柱,它會感受到壓力而迅速彈出,這樣就能把花粉蹭到蜂鳥的喙上,讓蜂鳥幫助它播種繁殖。“不過再力花也是昆蟲殺手,要是小蟲子冒險去采蜜,就會被花夾住腦袋。”聽陳鈺潔這么一說,孩子們紛紛拿出相機湊近拍攝。
在西溪濕地生態研究中心,高校園林專業老師王頁指引著孩子們探秘昆蟲世界。
“昆蟲有幾對眼睛?”看著研究中心里
各種昆蟲標本,留下小學的胡子睿提了這樣一個問題。王頁挑出知了的標本,指著標本的頭部說:“知了頭部兩側有復眼,復眼中間、頭部前部還有3個小的單眼。”
“昆蟲的嘴巴也很特別。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口器。”王頁說,“比如知了,它的口器尖尖的,看起來像針管,我們稱之為刺吸式口器。知了長著這種口器,是因為它要刺破樹木表皮吸食汁液。而蠶寶寶的口器叫咀嚼式口器,它們可以把桑葉咬出一個個的缺口。”
隨后,王頁又將課堂搬到了西溪濕地的林間。人手一個捕蟲網兜,小朋友們高興地撒腿就跑,分頭去捕捉昆蟲。
此外,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生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王樂還與孩子們一同探尋西溪濕地里的“空中來客”——鳥類的蹤跡;杭州市永天實驗小學老師馬平,則為孩子們帶來了大自然里的社會科學普及……
從室內到戶外,孩子們在自然筆記戶外課堂中不僅認識了花鳥魚蟲,也把自己對植物、動物的理解和感悟融入到了一頁頁、一份份的自然筆記中,記錄“自然”,記錄“我”。
◎觀測氣象,描繪天象氣候的“風云變幻”
對于熱愛自然的中小學生來說,不僅植物、動物能引起他們的興趣,藍天白云、風雨雷電同樣是他們的關注對象。西溪濕地里設有一座生態氣象監測站,浙江省氣象局孫佳怡老師便在此與孩子們一起探尋氣象的奧秘。
對于孩子們來說,監測站采用的現代觀測手段和涉及的知識都太專業了,一來難以理解,二來平時沒法操作,于是孫老師開動腦筋,將深奧的知識通俗化、日常化。
比如,在測量能見度時,氣象專家會用到散射式能見度儀,通過測量一定范圍內光消耗的程度計算出能見度數值。孫老師說,事實上,以前的氣象觀測員會選擇一個固定參照物,比如遠山,觀測員綜合肉眼感官和觀測距離,估算能見度,得出的數據會帶有一定的主觀性。“不過,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通過目測得出能見度的大致數據。”
除了氣象觀測方法,孩子們對一些氣象現象也很感興趣,比如,藍天白云就一定是空氣清新嗎?出現空氣污染時如何做好自我防護?保護空氣我們能做些什么?天上的云都是一樣的嗎?面對孩子們充滿好奇的問題,孫老師耐心地一一解答。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短短6個字既直觀體現了天氣的瞬息萬變,也說明了氣象有太多內容值得觀測,值得被記錄。杭州市保俶塔申花實驗學校的學生黃曦和制作的以“氣象”為主題的自然筆記,便精彩展示了觀測氣象的樂趣和魅力,并獲得了一等獎。
看植物、辨昆蟲、賞鳥類、觀天象、學社科……戶外課堂讓孩子們領略到了大自然的美好與魅力。
從陽春到深冬,自然筆記大賽讓孩子們學到了觀察大自然的方法,懂得了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也將大自然寫在了日記本里。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