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垃圾分門別類后,孩子們紛紛變身改造達人,刷新舊物“顏值”;通過“小手拉大手”,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舞臺劇、廣場舞、培訓活動漸次展開,散發出宣傳輻射的“漣漪效應”……昨天上午,鄞州區教育系統舉行垃圾分類現場會,把垃圾分類作為學子們的日常行為習慣培養。
潘火街道德培幼兒園開展垃圾分類教育已有4年,如何區分垃圾、改造垃圾已成為每個孩子的“必修課”。他們通過主題活動的實施,讓垃圾分類生活化、游戲化、實踐化。他們把垃圾分類知識融入學校教育之中,由孩子帶動家庭影響社區,讓垃圾實現從“白色污染”變為“綠色文創”。該園教師根據多年實踐編制而成的《幼兒園垃圾分類主題活動創新設計》,填補了國內幼兒段垃圾分類教材的空白。
“我會把羅漢豆剝出來放在鍋里煮,把羅漢豆殼串在一起做燒烤,把破掉的豆殼扔進綠色的廚余垃圾桶里。”現場會上,德培幼兒園楊遠辰小朋友這樣介紹自己的心得。孩子們的破玩具、破圖書和廢棄的木材,則會被送到中四班——蟻哥修理鋪,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男生們戴上安全帽、手套,有模有樣地當起了木匠,女生們穿針引線修補起了破損的洋娃娃。園長黎芬說,一個孩子的背后是6個大人、3個家庭,我們希望通過一個孩子改變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區。
市機關第二幼兒園也是寧波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學校,園長郭琦在現場會上分享經驗:“環境在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不僅僅是傳道授業的地方,更是當地文化文明的標志和象征。”
如今,通過孩子、家庭、社區上下聯動、多點發力,垃圾分類正逐漸成為鄞州的“全民約定”。為了擴大“家校社”良性互動,鄞州于去年率先出臺《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學區化實施方案》,根據這一方案,在3年內,城區范圍內的中小學、幼兒園,就近結對1至2個社區;結對的社區居民和學校師生,對垃圾分類的知曉率達到100%,家庭成員垃圾分類參與率在90%以上,家庭源頭分類質量優秀率在90%以上。區教育部門還將垃圾分類納入中小學德育教育和文明校園評比,納入《鄞州區中小學生習慣養成學段重點目標》,引導鼓勵廣大學子爭做“垃圾分類好少年”和垃圾分類小志愿者。
今年,鄞州各中小學校、幼兒園將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常態化教育,幼兒園每周至少安排1個課時,中小學每月至少組織一次學生進行教育和實踐體驗活動,并與德育教育結合,融入社會實踐活動、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今年11月底前,鄞州區將創建6所寧波市生活垃圾“雙百示范”學校、27所區級“示范學校”。教育部門還將征集學校垃圾分類優秀案例、教案、并匯編推廣。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