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年后再來看,大家一定會對菱湖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在2018年年終政府工作總結大會上,南潯區菱湖鎮黨委書記王培華對全體機關工作人員如是說。而這也是菱湖鎮黨委政府對全鎮人民的承諾。
2016年9月底,省政府下發《浙江省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實施方案》,一場蛻變在浙江的大地開始蔓延,菱湖鎮也在這場行動中破舊立新,美麗蛻變。
2018年1月,下昂集鎮的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通過省級樣板驗收; 2018年11月,新溪集鎮的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通過市級樣板驗收……今年,菱湖鎮的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又全面發力。新城崛起,老鎮整潔,承載著許多新老菱湖人情懷的千年古鎮正在開始進行著翻天覆地的改變。
今年的春季雨水充沛,對施工進程產生一定影響,但菱湖鎮全鎮上下的整治工程卻如火如荼、有條不紊地開展著。
驅車進入菱湖鎮,屹立在鎮區北門口的是風帆形狀的入鎮口景觀,恰與菱湖鎮智慧漁業小鎮的規劃期許相得益彰,歡迎著四方游客與歸鄉的人們。
駛入鎮區的主干道振興路,從入鎮口到加油站100多米的道路一側,搭滿了圍欄,不時傳來挖掘機“哐嘡哐嘡”的作業聲,工人們揮舞著榔頭鐵鍬開挖道路,揮汗如雨。“我們正在加快建設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市政道路等基礎設施。今年菱湖鎮區從東面到西面,從新鎮區到老鎮區,總共有10多條道路都會重新翻修。像東柵路這條路,還要向東延伸通向外環東路,這條道路工程結束后,大家可以直接從外環東路通過東柵路進入菱湖,相當于又多了一個進鎮口。”菱湖鎮小城鎮整治辦公室工作人員說。
位于星橋路上的老菜場,也許是菱湖鎮居民最熟悉的一塊場所。這片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土地,承載著菱湖人20多年來的“炊煙裊裊”與“柴米油鹽”。然而因建造年代久遠,房屋老化嚴重,同時周邊區域停車不便等諸多問題也使這塊人流集中地成為了小鎮發展道路上的負擔。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過程中,這個老菜場也納入了其中。根據規劃,老菜場區域將改建成公共停車場,總共設置139個停車位,以緩解“停車難”問題。同時增設簡易便民菜場,保留菜場功能,將原先的封閉式結構改為敞開式結構,增設公共廁所,為居民解決民生實際問題。
由于老菜場區塊要重建,使得菱湖鎮中行路上自產自銷的攤位多了起來,這里也成為綜合行政執法中隊工作的難點之一。簡單的強制取締既違反了為民服務的初心,也容易造成反彈回潮。對此,菱湖鎮著眼維護攤販權益、滿足市民需要、提升鎮容環境等多重目標,采取“疏堵結合、引攤入市”的方法,積極協調各相關單位部門,共同對附近空地進行實地考察,最終由鎮政府牽頭建成了占地400多平方米、可容納120個攤位的臨時疏導點,做到了還市于民、還路于民、還利于民。
與此同時,菱湖鎮上20多個老公廁也在開始升級改造,不僅每個公廁都配上了梳洗鏡、自動感應的水龍頭和便池,還很貼心地給行動不便的殘障人士配備了專用便池。
如果說規劃建設的東部新區,北部新城是菱湖的“身軀”,那么老鎮區便是菱湖的“靈魂”。但一直以來,老鎮區建筑風貌較為混雜,新舊雜陳,亂拉線纜、雜物隨意堆放、行人機動車混行等問題尤為突出,公共空間形象亟待提高。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菱湖鎮老鎮區的各方面條件都不好,但是菱湖鎮老底子的深厚底蘊卻扎根在那里。”在鎮黨委副書記鄒穎看來,此次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正是一個“讓靈魂追上身體”的契機。
借著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契機,菱湖鎮政府圍繞著獨特的歷史文化,塑造古鎮文化魂,以魂養之,以水潤之,讓枯枝發新芽,讓老街再回繁盛。
對道路、立面和環境的重塑,是整治的首要任務。筆者了解到,此次整治主要將老街區改造成兩個文化街區,一個是將王家門前、油車潭打造為歷史文化街區,另一個則是將醬園弄、星橋路塑造成紅色記憶街區。在推進各個既定項目、建好美麗環境的基礎上,該鎮又立足菱湖的傳統和自身優勢,謀劃符合古鎮風貌的文旅商業、燈謎水鄉等新業態。
菱湖鎮分管城建的副鎮長姚浩良表示,除了特色項目以外,菱湖鎮“規定動作”一個不落。菱湖鎮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類項目11個,包含主要道路沿線外立面整治、線路“上改下”、大橋燈光照明等,計劃總投資超3億元。
眼下的菱湖,還有寫不盡、道不完的期待。宜居、宜業、智造的智慧漁業小鎮,是菱湖未來的藍圖。菱湖鎮“快馬加鞭”的故事還在繼續,“老菱湖”這一承載了百姓喜怒哀樂的一方土地,也正在一天天發生蛻變,正如鎮黨委書記王培華承諾的那樣,在不久的將來,這里將迎來嶄新的面貌。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