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對土地進行綜合整治后,集體經濟開始有了起色,手頭寬松點后為村民辦事也不會束手束腳了!”海寧市長安鎮天明村黨總支書記陳偉達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海寧市長安鎮天明村地處長安鎮西南面,與許村交界,由于集體經濟發展路子不廣,生產性經營收入比重低,多年來一直是長安鎮集體經濟較為薄弱的村子。2016年到2017年,天明村的經常性收入不足90萬元,經營性收入約10萬元,連全鎮平均水平的一半都不到,多年來徘徊在全鎮倒數幾名。去年,海寧市長安鎮天明村開始對土地進行綜合治理,盤活閑置、低效、存量用地作為解決村集體經濟薄弱的重要工作抓手,幫助村集體經濟來源打開了通道,從此邁向了鄉村振興的堅實道路。
2018年初,天明村先拿沈士大道沿線違規使用土地開刀,對出售砂石料的建材料場、違建的養雞棚等進行了集中整治,整治恢復土地使用功能120余畝,同時幫助老百姓流轉周圍近200畝的土地,再承包給新引進的5家花卉企業,形成了種植面積達300余畝的花卉種植中心。
“解決了違規使用土地,又美化了村莊環境,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還拓展了大量的勞動力需求,村里的老百姓可以就近就業,可謂一舉四得。”陳偉達告訴記者。
在天明村還有一條歷史悠久的集鎮老街,早先由村民自發聚集,沿街開設店鋪,成了村民購物、買賣農產品的主要場所。后來老街隨著時代沒落,當中的很多店鋪變得破敗不堪,原先的關帝廟、豆腐坊、茶室等集體產權的老建筑倒塌后因疏于管理被老百姓占用堆放雜物。為了使這些閑置的集體土地重新煥發光彩,天明村成立了專項工作組,由村黨總支書記擔任組長,分管國土、綜治的村干部擔任成員,著重研究收歸土地的重點、難點問題,形成工作清單,建立工作平臺強化條線之間的統籌聯動,協調解決問題。
“我們對閑置用地、空置用地、低效用地進行全面摸排,明確產權歸屬,建立詳細工作臺賬,結合土地性質、土地面積、村發展計劃、產業特點等要素,將土地進行重新整治后再出租給商戶或承包戶獲取租金。”天明村駐村指導員金華挺告訴記者。
此外,長安鎮天明村對現已關閉的兩處預制場、加工廠等進行舊房拆除,并在長安鎮率先完成集體土地的“低小散”企業騰退工作,拆除和復墾“低小散”企業5家,對以前荒廢的雜地進行土地平整后承包出去,進一步擴大了集體收入的增收渠道。2018年天明村實現集體經常性收入122.3萬元,增長45%,全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45.8萬元,在村“低小散”企業騰退租金減少的情況下仍實現增長超過77%。
今年,天明村除了盤活村集體土地為集體經濟創收,還計劃創建花卉概念超市,通過發揮天明村花卉專業村優勢,提高村民土地的效益。“盤活土地經,讓天明村的經濟重新煥發了活力,老百姓對于走向富裕的期盼更加強烈了。”陳偉達說。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