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你是80后、90后還是如今的00后,學生時期的一大永恒話題就是“校服美不美”。而不同地區、不同管理方式導致的校服美丑問題一直是公眾爭議的話題。在2019年的兩會期間,民革中央就帶來了“改進校服美感”的提案。
民革中央在《提案》中提出,教育部、國家質檢總局等四部委曾出臺校服管理指導意見,部署多部門聯合開展校服監管,但目前各省份對校服管理的方式不同、效果迥異,有地區仍出現劣質校服、“丑校服”。
目前我國的校服生產仍存在部分省份表面嚴抓嚴管,實際上壟斷保護本地企業的現象。一些地方行政主管部門還在以陳舊“限價”文件干預校服采購,影響公平競爭,迫使學生和家長選用劣質校服。
對于校服,民革中央建議在改進校服美感、幫助中小學生增強文化自信的同時,重點破除限價及地方保護,讓更多學生和家長擁有選擇“優質優價”校服的權利;同時,還需加強功能面料開發與校服款式設計,深化質量管理,切斷劣質校服流入校園的通道。
據悉,這份提案由民革中央婦女和青年工作委員會牽頭完成。3月9日,參與這份提案調研的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纖維檢驗局局長、民革中央婦女和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曾蓉公開表示,2018年,她曾帶隊在多地開展專項實地考察及抽樣調查,回收了上千份問卷,獲得了大量詳實的一手信息,才有了這份提案。
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國內校服公眾滿意度低于30%。一些中小學校片面強調規范統一,不重視校服舒適度與美感,往往訂制結構松垮、樣式丑陋的校服,不僅影響校服美學教育、引導認知等功能的發揮,還導致學生討厭穿校服。
這份提案一經公布,引起了學生和家長的廣泛關注。
“校服要升級到2.0版本啦?我會不會愛上它?”
“如果真的又舒服又美,我一定穿到畢業。”
“可以不要全棉的校服嗎,容易臟,還不保暖。”
提案認為,發揮校服的育人與審美功能,不僅是教育部等國家四部委相關文件的要求,也是民革中央為提升中國校服公眾滿意度開出的核心藥方之一。應當提升校服功能認識,改進校服美感與舒適度,從根本上解決校服“學生不愛穿、公眾不滿意”的問題,讓校服成為銘刻校史和辦學理念的流動名片,成為提升學生審美意識的重要教學載體。
《提案》還建議,校服企業應利用成熟的產學研平臺,加強功能面料開發與校服款式設計,解決“千校一服”、“面口袋”問題。還可結合中華傳統文化,開發有別于歐美、日韓的校服款式,幫助中小學生增強文化自信。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