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九三學社中央向大會提交了題為《關于實施長江經濟帶近海海洋綜合治理的建議》的提案。
提案指出,長期以來,長江近海海洋環境、生態、災害問題突出和生態服務功能受損,具有明顯的系統性、區域性和復合性。陸源入海污染負荷大,近海海洋環境污染嚴重。據《2017年中國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公報》顯示,江蘇、上海、浙江近岸海域水質為差和極差,四類和劣四類海水分別占管轄海域的18.2%、70%、58.9%。近海富營養化加劇,生態系統呈亞健康和不健康狀態。海平面和近海水溫持續升高,沿海地區海洋災害風險加大。
同時,大規模人類活動導致海洋生態服務功能受損。區內圍填海強度高、規模大,約占全國圍填海總面積的40%,其中填海導致濱海濕地大面積減少。盡管近年來實施了增殖放流等措施,但由于近海污染嚴重和過度捕撈,包括舟山在內的東海近海漁業資源已陷入枯竭,幾乎無魚可捕。
九三學社中央建議,盡快實施近海海洋綜合治理,科學、全面、系統地解決當前存在的各類突出問題。
一是堅持陸海統籌,編制陸海一體化的國土空間規劃。堅持生態優先,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優化海域、海島、岸線功能分區,明確空間管控要求,形成海陸協調的生態、生活、生產空間布局,構建從山脊到海洋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體系。加強長江、錢塘江等入海河流水利工程對河口水沙調控的綜合管理。
二是重視以海定陸,實施陸源污染減排和沿海養殖污染管控。特別是要降低化學需氧量、總氮、總磷排放總量,倒逼沿海地區產業優化升級和綠色發展。
三是實施近海海洋生態系統修復工程。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積極推進“藍色海灣”“生態島礁”和“生態堤防”等重大生態修復工程,逐步修復濱海濕地和自然岸線。
四是建設陸海一體化的綜合監測預警體系。健全沿海地區生態環境、海洋災害、污染風險的監測預警及應急響應制度,提升沿海地區應對氣候變化的自然災害綜合防治能力。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