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安徽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并進,有效構筑了長三角區域綠色屏障。”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徐恒秋在會議間隙接受采訪時如是表示。
“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徐恒秋代表說,去年,安徽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著力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全面推廣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經驗,取得了良好成效,為長三角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作出了安徽的獨特貢獻。
徐恒秋代表告訴記者,安徽聚焦控煤、控氣、控車、控塵、控燒“五控”措施,大力實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全力打贏藍天保衛戰。全力推進工業、城鎮、農業農村、船舶港口、飲用水水源地污染治理“五治”工作,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著力抓好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等“五推”工作,穩步推進凈土保衛戰。此外,還大力開展生態保護修復。
長三角區域以地表水水源地為主。徐恒秋代表介紹說,去年,安徽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廣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經驗的意見》,推動建立健全森林、濕地、耕地、空氣、重點生態功能區等多領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全面實施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121個斷面納入補償范圍,共產生水污染賠付和生態補償金4億元。
“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必須加大源頭治理力度,關鍵是要調整經濟發展結構。”徐恒秋代表表示,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抓好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等重點任務。這些舉措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交通運輸結構,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從根本上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安徽將充分發揮‘左右逢源’的獨特優勢,全方位深化與滬蘇浙的分工合作。”徐恒秋代表認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是政治工作、經濟工作、民生工作,必須放到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放到推動“五大發展”的新形勢中去思考和謀劃,持續推進綠色發展行動,協調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長三角區域省市要堅持一體化發展戰略,構建生態環保一體化長效機制,積極推動信息共享、標準對接、資格互認,健全省際合作、城際合作和生態環境聯防聯治機制,強化區域聯防聯控和重污染天氣應對,攜手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