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壽子琪參加了長三角三省一市人大開展的太湖流域水環境治理專題調研。讓他記憶猶新的是,曾以養豬聞名的浙江竹林村變成了美麗的景觀村,在產業轉型中實現“涅槃重生”。“村里環境優美,我看到當地老百姓都笑嘻嘻的,神情愉悅。”他說。
更讓壽子琪代表感到欣慰的是,代表們現場檢測太湖水氨氮、總磷等多項指標,檢測結果為Ⅳ類。根據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的數據,2007年太湖的水質還屬于劣Ⅴ類,通過10年努力,氨氮下降71.8%,總氮下降31.9%,相比過去已大為改善。
太湖流域水環境的治理,是長三角一體化中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水氣相連,不分你我,環境保護很大程度上需要區域、流域的統籌與協同。這方面,長三角早已一體化。2013年9月和2015年4月,國務院先后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隨即,長三角三省一市相繼建立區域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協作機制。
“有共同的需求,工作就比較好做。”壽子琪代表說,與之前相比,這些年大家改善環境的愿望越來越強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共識。在吃飽穿暖以后,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對良好生態環境的追求。
近些年,長三角區域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以上海為例,去年上海市環境空氣優良天數為296天,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四項主要污染物年均濃度均為2013年實施《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以來歷史最低,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優良率和優級天數均為歷年最高。
在大氣治理方面,長三角聯動頻繁。去年,長三角已落實區域油品升級,提前實施駛入四個核心港口水域換用低硫油。按照計劃表,今年7月,長三角重點城市還將聯手提前實施機動車“國六”排放新標準。
這些行動的背后,是長三角環保協作機制的日趨完善。目前,長三角已基本形成常態化的生態環境協商推進工作機制,建立主管部門負責人例會制度,并實現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和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測數據的實時共享。
“推進長三角區域環境‘共商共享共治’,重點是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督執法?!眽圩隅鞔斫ㄗh,接下來長三角三省一市應逐步統一標準,目前各地環境準入標準不盡相同,但只要“四家人”把標準“曬”出來,盡可能協商、互相參照,就有可能做到統一。與此同時,他還建議長三角要繼續加強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提升聯合預測預警的機制,加強跨省市流動源的監管,分享固定源治理的經驗。
近期,滬蘇浙三省市交界區域將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以此打造進一步擴大對內開放的載體。“可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為契機,加強長三角區域綠色發展規劃研究?!眽圩隅鞔硗嘎?,經過協商,目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綠色發展規劃已先行啟動研究。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