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科技支撐協調推進會召開

大氣治理示范攻關成果應用成效明顯

發布時間:2019-02-25 10:45:25 來源:中國環境報 記者 文雯

  剛剛參加完生態環境部2月22日在北京召開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科技支撐協同推進會”,盡管第二天是周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所研究員支國瑞還是趕到了河北省唐山市。

  從去年11月開始,支國瑞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唐山市漢沽區漢豐鎮么家鋪村,為“小攻關”課題《低矮面源及無組織源排放清單實時量化技術》的完成做準備。

  支國瑞口中的“小攻關”全稱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及重污染應急技術與集成示范”(以下簡稱示范項目),屬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氣專項項目。

  在支國瑞剛參加完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科技支撐協同推進會”上,示范項目和“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以下簡稱大氣攻關項目)的負責人分別匯報了兩個項目的進展情況和2019年的計劃。

  兩個項目取得了積極進展

  據介紹,示范項目實施一年來,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一是在唐山搭建了燃煤量實時監控系統和排放測試系統,同時在周邊架設了38套空氣質量微站,并正在取得有效數據,為散煤排放的實時量化準備了條件;二是形成了顆粒物、NO2、SO2、HCHO、O3等污染物從公里級到50米定位精度的天地一體化、多尺度融合的污染排放評估技術體系;三是研究發現秋冬季霧霾污染過程中大氣氧化性顯著增強,大氣自由基對有機物的氧化是新粒子增長致霾的重要反應途徑;四是建立了經濟-能源-污染控制一體化預測模型,完善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成本數據庫。

  大氣攻關項目穩步有序實施,各項任務全面扎實推進,取得了積極的階段性進展。建成我國最大規模的天地空立體觀測網,弄清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污染成因,實現了重污染過程的精細化定量化描述;構建了更加精細化的城市排放清單,提升了治理措施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建成了全過程的重污染天氣聯合應對技術體系,提出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質量中長期改善路線圖。

  特別是在科研組織實施機制方面實現了三大創新:一是成立了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二是建立了“一市一策”的跟蹤研究機制;三是突破科研資源和數據共享的難題,建立了一套科學研究與行政管理深度融合的工作機制。

  一批新技術和成果將被應用

  2019年,示范項目將應用一批新技術和

  成果,開展一些新的課題研究。

  項目負責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海生介紹說,下一步,項目將開展工業集群排放實時量化研究工作,將監管評估技術在更大范圍內開展示范應用。

  支國瑞所負責的《低矮面源及無組織源排放清單實時量化技術》就是這個項目中的課題之一。“與高架點源相比,低矮面源在發現、排放量化及管控方面都是難點。”支國瑞介紹說,課題選定農村散煤及產業集群開展排放的實時量化工作。

  “這項工作以前無人開展。”支國瑞告訴記者,為了深入了解農村冬季采暖過程中的排放規律、污染擴散及環境濃度狀況,架起環境觀測結果(污染物環境濃度、實時氣象參數)及實時排放的算法橋梁,課題通過2省4市的調研,選定了唐山市漢沽區漢豐鎮么家鋪村作為典型村,開展現場測試、觀測工作。中國環科院、清華大學、河北環科院、天津環科院4家單位參加了這一課題,直接參加人員近40人。

  除了支國瑞負責的這個課題,示范項目還將應用大氣氧化性組成分析和來源識別技術,開展重污染過程中關鍵有機物種的在線追蹤研究。“今年示范項目將初步建成具備AI功能的大數據分析一體化決策平臺。”李海生表示,示范項目將邊研究、邊產出、邊應用,及時服務于環境管理工作。

  結構調整還要“啃硬骨頭”

  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柴發合介紹說,大氣攻關項目研究表明,過去兩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所采取的散煤“雙代”、燃煤鍋爐清零、“散亂污”企業綜合治理、工業錯峰生產和重污染天氣應急等綜合措施對大氣重污染治理成效顯著。

  “但是,除北京外,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能源、產業、交通結構未發生根本性轉變,區域內秋冬季空氣質量仍未擺脫對氣象條件的依賴。”柴發合針對今后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議。

  “晉冀魯豫交界地區的產業結構升級仍需要重點推進。”柴發合解釋說,晉冀魯豫交界位于背風坡區域,但重污染企業密集,是區域污染的“熱點”。以2018年11月23日“2+26”城市PM2.5日均濃度為例,這一地區在“2+26”城市中最高。而這一地區集中著鋼鐵、焦化、有色金屬、鑄造等企業,“下一步,應該重點推進這一地區產業結構升級,消除‘熱點地區’”。

  “個別區域差異性研究要進一步加強。”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第一副主任郝吉明表示,打仗被動就容易“一刀切”。下一步,兩個項目應該針對個別區域的大氣污染特點,進行差異性研究,提高針對性。

  “下一步能否考慮地形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影響?”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徐祥德建議,在調控時考慮區域性和地形因素,抑制住初期的污染通道。

標簽:大氣污染防治;大氣;周邊地區;京津;唐山市責任編輯:錢華良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