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月2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孫璐 通訊員 朱智翔 晏利揚)“藍天白云”現已成為浙江又一張“金名片”,并越擦越亮。
日前,2018年浙江治氣成績單出爐:11個設區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8%;日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平均為85.3%,上升2.6個百分點;6項指標全部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提前完成《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目標;5個城市進入全國前20。在連續三年獲得國家“大氣十條”考核優秀之后,又實現了兩個“第一”,即成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及長三角地區等重點區域第一個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的省份,成為空氣質量入圍前20名城市數量全國第一。
“浙”里藍天白云好風光 朱勝均攝
一年來,浙江緊緊圍繞《浙江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浙江省2018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高標準部署推進打贏藍天保衛戰,產業能源結構不斷優化,車船港口廢氣治理持續深入,治氣科學技術支撐逐步加強……
治理工業廢氣,推進產業能源結構優化
如今,走進云和工業園區內的木玩滾漆中心,處處是忙碌的景象;寬敞、明亮的標準廠房,現代化的滾漆設備,和過去“烏煙瘴氣”的小作坊形成鮮明對比。作為第一個用上新型廢氣處理設備的企業,在云和金茂工藝品有限公司的滾漆車間,只見工人們正熟練地操作著滾漆系統,每一臺滾漆機上多了一個“大吸管”,在車間里聞不到一絲油漆味,漫天飛揚的粉塵也不見了,車間衛生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滾漆廢氣治理收集系統 陳家元攝
云和滾漆行業整治只是浙江治理工業廢氣、推動產業結構優化的縮影。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工業廢氣是影響浙江空氣質量的“癥結”,整治淘汰大氣污染嚴重的落后產能正是該省治氣的“殺手锏”。2018年,浙江完成清潔排放改造項目100個,工業廢氣治理項目1075個,清理整頓“散亂污”企業5500余家。
此外,浙江還通過發展清潔能源、淘汰燃煤鍋爐、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嚴控工地揚塵、治理礦山粉塵等一系列大氣污染綜合防治措施,深入推進產業能源結構優化,共淘汰燃煤鍋爐233臺,完成露天礦山粉塵治理340座。
整治柴油貨車,深入車船港口廢氣治理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車船尾氣污染成了大氣污染防治的又一重點。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作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七場標志性的重大戰役,自然也是浙江2018年治氣工作的主要任務。
杭州市生態環境局機動車排氣污染管理處科長陳昀介紹,車輛的“廢氣吸收率”超過國家標準2.5,視為“排放超標”。由交警部門現場處以200元罰款,生態環境部門責令其限期整改,并將超標車輛信息納入“機動車排氣污染管理信息系統”,持續跟蹤監管。對15天內未整改的,由生態環境部門按照《杭州市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條例》,追加處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并將超標車輛信息抄送交通部門,共同督促營運超標車輛維修整改。
柴油貨車道路執法(杭州市機動車排氣污染管理處供圖)
“強硬”的執法手段,已在浙江多地鋪開,有力地推動了柴油貨車治理。2018年,浙江共淘汰了柴油車2萬多輛。
除了加大柴油貨車治理力度,在深入開展車船港口廢氣治理方面,浙江還嚴格機動車環保準入,對輕型柴油車實施國五標準;提升油品質量,提前供應國六車用汽柴油;推進機動車遙感監測,累計建成遙感監測設備40套、監測70萬輛次;加快推進綠色港口和岸電建設,嚴格實施新生產船舶發動機第一階段排放標準,完成187個岸電建設項目。
建立專家團隊,強化治氣科學技術支撐
多領域治理,是治氣工作全面推進的基礎。強化科技支撐,則是提高治氣工作科學性和精準性的關鍵。
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說,為補齊短板,2018年,浙江成立了大氣污染防治首席技術顧問隊伍,建立了大氣污染治理技術百人專家庫,負責常年提供對口技術幫扶,為各地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供面對面、點對點、一對一的為企業“把脈問診”和技術指導。
不僅對口幫扶,大氣污染防治有關專家還協助浙江有關部門,制定發布了《燃煤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燃煤電廠固定污染源廢氣低濃度排放監測技術規范》《工業涂裝工序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等地方標準,強化大氣污染減排。
繼往開來,鞏固提升。2019年,浙江將進一步優化調整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用地結構,整治涉氣“散亂污”企業,控制煤炭、燃油消費總量,發展綠色能源,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成為永續的美麗鄉愁。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