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漕涇村獲評2018年度浙江省高標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的背后

提升環境顏值,這個典型農業村有“秘訣”

發布時間:2019-02-14 06:46:49 來源:嘉興日報 記者 潘曉琴 通訊員 屠建平

  日前,浙江省公布了一批2018年度浙江省示范鄉村名單,桐鄉經濟開發區(高橋街道)漕涇村獲評2018年度浙江省高標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成為當年度我市唯一獲評該榮譽的村。  

  “城市還沒做好的工作,農村怎么做得好?”每當說起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不少人便會有這樣的念頭。一個典型的農業村,是如何將這項工作做到全省領先的?連日來,記者多番走訪,探尋其背后的秘訣。  

  秘訣一:巧借“熟人社會”,推行四色分類考評   

  環保意識不強、分類意識淡薄、生活習慣難改……不少人對農村推行生活垃圾分類顧慮重重。但漕涇村充分立足農村是“熟人社會”的特點,實行“獎優促劣”,使得農村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較城市社區更有優勢。  

  走進漕涇村,每家每戶都可見兩個垃圾桶,“餐廚垃圾綠色桶裝,其他垃圾灰色桶裝,如果有有害垃圾就要扔進小組的紅色桶”,這樣的觀念正深入每位村民的心中。  

  與雙色垃圾桶相呼應的是每戶門口掛著的公示牌,上面貼上了每個月的彩色分類考核評定情況。記者看到,不少村民家門口的標識漸漸從黃色向藍色轉變,還有不少村民近幾個月都拿到了綠色標識。  

  “去年5月開始,我們就實行‘一戶兩桶’模式,在配發一戶兩小桶的同時,還在每戶農戶門前粘貼‘垃圾分類 全民行動’的入戶公示牌,并要求保潔員每天清運的同時,在農戶公示牌上簽到,每月對農戶的分類情況按色考核評定,優秀綠色,良好藍色,合格黃色,不合格為紅色。”村黨總支副書記陸敏華告訴記者,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優秀的農戶有動力、落后的農戶有壓力,實現村民之間相互競爭、共同進步。  

  “大家都是一個村的,你家門口黃色的牌多,綠色的少,臉上也不好看,要是有幾個月拿到黃牌或紅牌,那就更不好意思了。”一名村民向記者坦言,分類考核上墻,給了他們無形的壓力,讓他們更有動力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秘訣二:因事制宜,大力度服務垃圾分類  

  在走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農村餐廚垃圾的分類一直是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一大難點。由于農村的傳統習俗,家有喜事總要自辦酒席,而較大規模的酒席餐廚垃圾分類處置往往工作量很大,單戶農民難以處理。  

  針對這種情況,漕涇村在日常配備專人專職清運、中轉房垃圾管理三分類工作的同時,配備了5名垃圾收集保潔員,專門負責每天上門收集清運垃圾等工作,同時統一回收本村農戶5桌及以上自辦酒席的餐廚垃圾。去年10月1日起,遇有酒席,專門委派低保低收入、殘疾人等弱勢群體協助保潔員現場指導酒宴垃圾正確分類,專人負責垃圾中轉房清理工作,保證運行空間環境無臭氣、無污水、無地面垃圾,場地整潔。  

  這樣一來,既方便了農戶,又使環境更整潔,也讓村民切切實實感受到了垃圾分類給生活帶來的好處。  

  秘訣三:廣泛宣傳,全民參與顯成效  

  農村生活垃圾分類難,難在哪兒?“難就難在老百姓的生活習慣很難改變。”陸敏華說,沒有村民的認同支持和廣泛參與,垃圾源頭分類就會落空,實現減量化目標便會成為“無本之木”。  

  為此,漕涇村在實踐中按照先易后難、先粗后細的推進原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引導百姓,用百姓樂于接受的分類方法實施分類投放。  

  在該村“一戶兩桶”制度實施前,村里就多次利用培訓會、文藝演出、微信、擴音喇叭等方式進行廣泛宣傳,并充分發揮黨員、“三小組長”、在校學生等的良好示范帶動作用;去年7月,為了提高村民對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分類意識和參與率,由村干部、黨員、“三小組長”和小朋友組成的垃圾分類宣傳志愿隊伍帶著禮品上門挨家挨戶宣傳,手把手教農戶正確分類、投放垃圾。村里還通過每月例會與保潔員探討農戶的分類知曉率、投放正確率以及上門收集的及時性、規范性,使垃圾分類符合標準;去年8月,該村又充分利用“大走訪、大宣講、大解放”活動的契機,再次上門挨家挨戶檢查分類情況并記錄在案。今年1月,村里又組織村民代表、黨員代表按組到戶對農戶垃圾分類進行考評,考評合格的農戶當場發放米和油作為獎勵;考評不合格的,則發放限期整改通知書,整改合格后再到村委會領取獎勵。漕涇村通過每月按色戶評、每季度抽代表督評、年終村班子總評,評選出了16戶“衛生示范家庭”,并予以表彰。  

  通過大力宣傳,在漕涇村,如今大部分村民都能說出雙色分類的標準,全村形成了良好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氛圍。  

  來自該村的統計數據顯示,漕涇村在實行了垃圾分類后,全村637戶農戶和48家出租戶平均每天分類產生餐飲垃圾約500公斤,每月收集到有害垃圾300多件,農戶分類投放和保潔員上門收集等工作總體情況較好。“現在村里整體環境干凈了,這為我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堅實的后盾。”陸敏華不無自豪地說,這幾年,通過做好環境衛生工作,漕涇村先后獲得了桐鄉市文明村、嘉興市生態村、浙江省衛生村等榮譽稱號。


標簽:分類;農村生活垃圾;垃圾分類;浙江省;農戶;考評;熟人社會;保潔員;村民;餐廚垃圾責任編輯:陳秋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