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和上海市鐵路運輸檢察院等相關部門的指導協調下,上海市首起生態環境損害索賠案件——奉賢區四團鎮拾村村滬蘆高速西側非法傾倒垃圾案,日前達成賠償磋商協議。
2018年5月,卞某等人將大量毛垃圾(建筑裝潢垃圾、蛇皮袋、爛衣服、日光燈管、油漆桶、涂料桶、碎磚頭等),填埋至奉賢區四團鎮拾村村滬蘆高速西側的斷頭溝和河浜,傾倒毛垃圾總量約1800噸,占地面積約為800平方米,垃圾傾倒沒有采取任何的防漏措施,直接傾倒在自然環境中。據悉,此處被毛垃圾填埋的斷頭溝和河浜,屬于Ⅴ類水河道。
奉賢區四團鎮綠化和市容管理所對現場垃圾進行了初步現場評估,按照市場處理垃圾的費用標準,非法傾倒的毛垃圾處置費用超過100萬元。
奉賢區環保局經區政府授權對卞某等5名賠償義務人提起生態環境損害索賠。經過磋商,5名賠償義務人制定《垃圾清運處置方案》,經奉賢區綠化市容局同意后,自行組織清運。同時,義務人委托第三方按《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報告》的意見提出切實可行的生態環境損害修復方案,經奉賢區環保局同意后,組織開展環境修復工作,并于2019年8月底前完成修復。
為督促義務人切實落實修復責任,及時有效修復受損環境,賠償協議中引入保證金制度。根據環境損害評估情況,5名賠償義務人共同支付400萬元作為保證金。據悉,這筆保證金待義務人全部完成垃圾清運處置、達到修復效果后,扣除應急監測、鑒定評估等費用,其余全額退還至義務人。
同時,政府部門也確保發揮屬地監督管理優勢,此處非法傾倒垃圾的清運及修復工作,由四團鎮綠化市容管理所進行全過程監督。為確保修復效果到位,強化修復后評估,由奉賢區環保局組織第三方對修復進行后評估。
去年底,上海市委、市政府印發《上海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明確市、區兩級人民政府作為賠償權利人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索賠。這起案件的順利推進為全市全面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改革提供了有益探索。
下一步,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將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以案例為抓手,全面開展索賠實踐;以評估為基礎,加強賠償能力建設;以修復為目標,強化污染擔責。同時,對于符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適用情形的,及時啟動追責程序,確保真正落實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