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濕垃圾當“口糧” “保養”設施很在行

蚯蚓成上海垃圾處置小能手

發布時間:2019-01-30 23:19:43 來源:中國環境報 記者 蔡新華 見習記者 徐璐

  上海近日出現了一個處置濕垃圾的“小能手”,同時,還兼職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養護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悄悄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大功臣,竟然是人們熟知但不起眼的小蚯蚓。

  “大胃王”蚯蚓——助力濕垃圾資源化利用

  “以前,市場里總是堆滿了果皮菜葉和過期食品,只能花大價錢找環衛公司收運。現在好了,全部拉去喂了蚯蚓,不僅減少了清運費用,還能造福環境,真是一舉兩得。”上海市寶山區江楊農產品市場相關負責人笑著說。

  江楊農產品市場人流如織,每天在這里成交的蔬菜超過1800噸,繁忙的物流和交易衍生了大量生活垃圾。這位負責人介紹說:“僅果皮菜葉等濕垃圾和過期食品等不可食用廢棄物,日均產生量就達30噸左右。”此前,市場里的生活垃圾除少部分得到資源化利用外,大部分通過環衛公司收運后送去填埋或焚燒。

  然而從去年年初起,市場生活垃圾處置開始與蚯蚓基地對接,濕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比例顯著提升。經過初步分揀的爛菜腐肉將由專人回收,送往蚯蚓孵化養殖基地,成為它們的“口糧”。

  “大幅降低了市場運營成本。”這位負責人稱,蚯蚓基地從市場免費獲取濕垃圾,作為回報,基地向市場收取的垃圾清運費用打了八折。此外,蚯蚓基地采取日產日清的收運模式,市場里的過期食品一般在冷庫里最多留一晚就會被運走,為市場節約倉儲成本。

  位于市場西邊十幾公里的蚯蚓養殖基地,每天要消納約200噸濕垃圾。在發酵池對面的暖棚內,基地負責人用耙子輕輕一撥泥土層,只見一大批莧紅色的蚯蚓在蠕動。“這種蚯蚓叫大平2號,相比其他品種的蚯蚓,胃口好、不挑食,連高油高鹽的餐廚垃圾變成的腐殖質也敢吃。”負責人介紹說,哪怕源頭收來的濕垃圾分類不夠精細,混雜著大量干垃圾,也不妨礙蚯蚓進食。“它們就好像一臺垃圾自動分揀機,在進食時會避開干垃圾,只吃腐殖質,最終蚯蚓田里的干垃圾一目了然,可以輕松篩選出來,送到專門的單位處置。”負責人表示,基地今年消納能力將提升至500噸/日,更大限度地消納城市濕垃圾。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上海日均分揀出濕垃圾4800多噸,但實際的資源化利用能力仍只有3000多噸,存在很大缺口。有關人士指出,如果蚯蚓處置模式能大規模推廣,將是上海濕垃圾資源化利用能力的有力補充。

  “蚯蚓可以突破濕垃圾資源化利用價值不高的瓶頸。”有關人士介紹說,蚯蚓活體和糞便都有較高的市場價值。目前,每噸蚯蚓活體的市場價格約1萬~1.5萬元,每噸有機肥價格約800~1000元。每20噸餐廚垃圾大約可以轉化為1噸蚯蚓活體以及3~5噸的有機肥(蚯蚓糞)。假設上海未來每天有500噸濕垃圾用來喂養蚯蚓,那么每天資源化利用創造的產品價值會超過30萬元。更重要的是,相比填埋、焚燒等方式,同樣單位的濕垃圾用蚯蚓處置的投入更低,且對環境的副作用也小。

  “管道工”蚯蚓——疏通養護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在上海農村的人工濕地里,蚯蚓們又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上海市閔行區浦江鎮匯北村內有一片毗鄰肇瀝港的人工濕地,作為當地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的一部分,每天可處理45立方米的生活污水。但隨著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投運時間增長、設備逐漸老化,要使凈化能力恢復如初,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加以更新。

  據上海市環科院有關人士介紹,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是上世紀70年代興起的一種新型生態污水處理技術,但這項技術也存在一些缺陷:其一,水生植物在冬季容易枯死,不及時收割會削弱凈化效果,還會降低濕地過水能力;其二,污水量太大,遠超濕地的實際處置能力,污染物就會逐漸累積。這些問題會導致濕地內部空間因“粘”而變“小”,甚至堵塞,失去循環凈化的功能。

  上海市環科院的專家們分析后發現,濕地堵塞物中有一成是蛋白質、多糖等有機物,雖然占比少,但正是它們“粘”住了濕地中的無機物,堵塞了通道,讓污水無法流入。

  專家們由此想到了用蚯蚓疏通人工濕地的辦法。經過一系列篩選,“赤子愛勝蚓”這一品種脫穎而出,被大規模投入應用性試驗中。據了解,赤子愛勝蚓的活動空間剛好與濕地堵塞層重合,且愛吃粘粘的多糖、蛋白質,并排泄出有益土壤的腐殖酸,相較其他品種的“管道工”,“績效”更優異。此外,這種蚯蚓有鉆到濕地表層排泄的特性,等于把堵塞物搬運到了外部,進一步減輕了濕地內部的“交通”壓力。

  在奉賢區一片100平方米的試驗濕地內,合計3斤的“管道工”們平均每天可以吃掉約0.18克到0.24克的堵塞物,經過21天的進食,試驗濕地的孔隙率增加了近3個百分點,不再堵塞;而另一片沒有投放蚯蚓的濕地,堵塞導致的雍水面積擴大了50%。

  此外,投放蚯蚓疏通濕地的成本可以比徹底更換濕地表層基質節省約95%。據悉,上海市環科院有關赤子愛勝蚓修復壅水濕地凈化功能的研究,已經成功應用在上海市青浦區、崇明區等地的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修復項目上。

  專家表示,用蚯蚓來“保養”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前景廣闊。在國內外,將處理污水剩下的污泥收集起來,由蚯蚓消納,已經是一項十分成熟的技術。一些污水處理廠、禽畜養殖場與蚯蚓養殖基地簽約,將污泥、禽畜糞便等污染物定向送到蚯蚓養殖場,消化、排泄成可促進植物生長的腐殖質、激素等無毒物質。相比把污泥交給環保公司處理,請蚯蚓“代勞”的成本只有前者的1/3左右,且蚯蚓活體和蚯蚓糞便經加工后還能作為產品銷售。

標簽:蚯蚓;垃圾;處理設施;生活污水;濕地;垃圾資源;上海市責任編輯:孫璐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