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2018年余杭生態環境治理戰果豐碩

發布時間:2019-01-30 09:46:12 來源:余杭晨報 通訊員 陳莉 記者 俞杰 實習生 謝吳越

  市級美麗河湖——何過港

  臨平凈水廠投入試運行

  工地使用霧泡降塵

  檢查企業廢氣收集裝置/王玨攝

  生態環境是余杭發展的根基和底色,一直以來,余杭人以執著的態度守護著一方藍天碧水。2018年,區委區政府提出了建設“五大余杭”、打好“五場硬仗”的戰略部署,其中之一便是要打贏生態環境治理硬仗。

  為了打贏這一場硬仗,全區上下可謂動足了腦筋,做足了準備。

  2018年年初,由原區環保局牽頭制定《2018年余杭區生態環境治理實施方案》,重點實施生態環境治理十大專項行動,著力補齊治理短板,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推動我區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如今,一年過去了,十大專項行動進展如何?這一場硬仗究竟打得怎樣?讓我們用事實和數據告訴你。

  污水零直排 還水鄉一片清凈

  冬日午后,走進余杭街道中南村,一方美麗的湖泊呈現在眼前。湖泊沿線遍栽柳樹,湖面上菖莆、燕尾等水生植物交替生長。其實,幾年前這里還是一個集納污水的臭水池。

  水質改善得益于“污水零直排區”建設。2018年,余杭街道對生活小區實施“雨污分流”工程,推進地下雨污管網改造。原本排入池塘的污水進入了污水處理廠,湖泊、河道水質明顯提升,黑臭塘成了景觀池。這只是全區開展污水零直排區創建的一個縮影。

  污水處理能力不足,是我區生態環保工作最大的短板之一,余杭誓要啃下這塊硬骨頭。以創建“污水零直排區”為目標,2018年我區大力推進污水治理設施及工程建設。中泰街道及20個生活類小區完成“1+20”“污水零直排區”創建試點建設;臨平凈水廠歷經2年建設完工并通水試運行(正式運行后污水處理能力可達20萬噸/日),徹底填補臨平片區污水處理缺口;全區新增污水管網13.75公里,完成雨污合流整治項目1179個,全區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大幅提升。

  創美麗河湖 全面提升城市品質

  說起未來科技城,你想到的是什么?阿里巴巴、夢想小鎮、之江實驗室……那么,你就錯過了好風景。只要來到何過港,就將刷新你對未來科技城的認識——沿著青石板鋪就的階梯而上,放眼望去,成群的白鷺從島上起飛,沿河邊低翔,或叼起小魚振翅遠去……一幅唯美的水鄉風景畫,令人神往迷醉。

  為了找回記憶中“魚翔淺底”、“水清岸綠”般的“江南水鄉”,2018年,余杭制定印發《美麗河湖建設實施方案(2018—2022年)》等規范性文件,經過一年的努力,包括何過港、北苕溪(徑山段)、石目港等3條河道成功創建市級“美麗河湖”,此外,成功打造區級“美麗河湖”19條(個),涌現出一批生態和諧、水清岸綠、人文薈萃、精心管護的標桿河道,全社會治水護水的氛圍更加濃厚,一幅美不勝收的水鄉畫卷正在余杭大地上徐徐展開。

  找準突破口 以重點流域治理帶動全域美麗

  上塘河,臨平的母親河。站在古老的龍興橋上遠眺,沿河兩岸的美景盡收眼底:河水碧波蕩漾,岸邊水草隨風擺動,儼然一派江南水鄉風。曾經,這里因雨污合流而令人不敢靠近,“我在這附近住很多年了,以前河里的水一直都不太好,夏天路過還時有臭氣飄來,根本不敢靠近。”周邊居民告訴記者。

  和上塘河一樣,余杭塘河曾經雨污合流問題也十分突出。2018年,我區以上塘河和余杭塘河這兩大重點流域為突破,累計完成兩大流域沿線雨污合流問題整治158個。

  因為沒有徹底阻斷污染源,余杭塘河水質時好時壞。對此,我區對清水港以東等27個排污口以及海曙路等4處斷頭污水管網進行截污納管改造;對汪橋港、新橋港、香樟港、南渠河等支流,倉興街、常二路、葛巷農居點、文一社區農居點,以及倉前工業園區企業實施了雨污分流或雨水口改造,堵住了流入余杭塘河干流的污染源。

  除了干流,我區也高度重視支流整治。余杭塘河南片水系22條河道生態修復工程持續推進中。上塘河和余杭塘河,余杭一東一西這兩大河流正悄然發生著令人驚喜的變化。

  不“灰頭土臉” 讓工地變得美麗起來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住在建筑工地旁的居民都曾有過這樣的遭遇,但在余杭,這種困擾已不復存在。

  去年8月,記者采訪臨平老城區文化藝術長廊項目時就注意到,每隔一段時間,工地圍擋上噴霧裝置就會自動開啟,既送來清涼,又減少揚塵……其實,這類場景在全區517個在建項目工地都能看到。

  為改變工地“灰頭土臉”的形象,打造“美麗工地”,2018年,余杭對在建工地全面落實圍擋全封閉、裸露土方及時覆蓋、主干道路硬化、出工地運輸車沖凈且密閉、外腳手架密目式安全網安裝等“五個100%”揚塵管理措施。

  同時,凡是開挖土方20000立方米及以上的工地,全部安裝標準化自動車輛沖洗設備,共安裝自動沖洗設備166臺,配備霧炮168個。此外,新增安裝工地揚塵在線監控系統工地達到15個。原本塵土飛揚的工地面貌有了根本改觀。

  不僅如此,幾乎所有在建工地都對圍擋進行了美化,部分工地還采用了墻繪工藝的美化形式,形成了一道靚麗的城市風景線。

  破油煙擾民 31條餐飲示范街給出治理樣板

  餐飲油煙污染擾民,一直是環境治理中的“老大難”。南苑街道迎賓路是油煙擾民信訪投訴量最大的街區之一,去年,我區將該街區作為整治示范點,通過部門聯合執法、屬地鎮街約談提醒、加大后續跟蹤管理等措施,取得明顯效果。并以此為樣本,其他鎮街劃定餐飲治理示范街,采取執法倒逼、勸說搬離、協調改造等多種舉措,積極落實整改。

  至2018年底,各鎮街(平臺)均順利完成既定餐飲油煙治理任務,共創建餐飲治理示范街31條,我區餐飲油煙治理工作被作為督察整改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廣學習。

  解決現存問題的同時,為加強源頭管控,我區還針對餐飲“禁開區域”建立部門聯合審查機制。對新開設餐飲經營單位,在核發餐飲營業執照之前,由環保和鎮街規劃等部門聯合審查,對認定不符合發放條件的餐飲經營申請一律退回;另一方面,各鎮街借力“四個平臺”下沉和全科網格機制,建立定期巡查、按比例抽查、依法查處等長效監管工作機制,工作效率和辦理質量明顯提升。

  攻堅重點行業 推動余杭邁入“清潔能源時代”

  工業廢氣治理始終是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年2月13日上午11點58分,余杭最后一家燃煤熱電企業海聯熱電正式關停,標志著余杭燃煤熱電產業在歷時30年發展后正式謝幕。接力棒被交到了采用潔凈天然氣發電的杭州余杭新奧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手中,與之前相比,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削減近100%、92%、74%。

  放眼全區,2018年,余杭全面淘汰高污染燃料鍋(窯)爐等各類爐具,諾貝爾陶瓷的水煤漿工業窯爐、麥尚食品的2噸/小時水煤漿鍋爐、萬運精拔鋼管的煤氣發生爐和余杭印染的20噸/小時燃煤鍋爐均已關停或完成煤改氣改造,基本實現全區域無燃煤(煤制品)鍋(窯)爐,余杭邁入“清潔能源時代”。

  同時,針對另一個造成大氣污染的重要誘因——揮發性有機物(VOCs),我區也積極推進治理工作,完成省市下達的20家重點企業VOCs治理、80家VOCs “散亂污”企業清理整頓;推進重點行業整治,完成65家紡織涂層企業和221家印刷包裝企業整治。并開展大氣VOCs(揮發性有機物)走航監測行動,對重點工業區塊內VOCs排放濃度進行網格化監測,以優化完善大氣治理措施。

  有破才有立

  壯士斷腕催生新動能

  今年2月,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320國道以南以及崇賢片區的11家印染企業退出了“歷史舞臺”。印染行業,曾在余杭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但如今已是要被淘汰的行業之一。

  不破不立,沒有低端的退出,就沒有高端的發展。杭州恒諾印染有限公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當初企業老板對“關停”一事的反彈也相當猛烈,正巧杭州一家做發電機的公司“樂恒”主動找到開發區尋求合作,一番摸排,發現恒諾的廠房最滿足他們的要求。

  聽到這個消息,恒諾老板“變臉”了。原來天天躲著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監管團隊的他,反而找到產業監管局,“逼”他們幫忙聯系合作……最終,恒諾第一家同意關停,如今,被關停印染企業或是利用現有地塊引進高質量企業,或是選擇電商合作,或是在相關平臺的幫助下招商。

  整治只是手段,提升才是目的。除了持續推進印染企業減量關停和提標改造,2018年,我區還先后完成杭州虎嘯金屬制品等2批共57家計劃內落后產能和污染隱患企業關停淘汰工作,全年累計關停淘汰落后產能和污染隱患企業(生產線)166家(條);完成《工業園區提升改造梳理專項規劃》編制,持續推進1008畝工業用地提升改造,為新興產業落地發展提供空間支持。

  多措并舉

  垃圾分類深入人心

  “要求各單位辦公管理區域設置、清潔維護生活垃圾收集容器;規范設置垃圾容器間,確保垃圾不落地、不外露……”去年3月,余杭發布《機關事業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方案》,在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2018年,垃圾分類制度正在讓余杭城鄉呈現出全新面貌。全區595個城鎮居住小區、180個農村建制村、123家機關事業單位、362家學校和31家醫院,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同時,繼續引進第三方參與垃圾分類。一方面,“虎哥”生活垃圾干濕分類模式正被越來越多人接受,全區已建成“虎哥回收”服務站141個,覆蓋居民住宅22.5萬套,日均回收干垃圾230余噸;另一方面,我區與濱和集團合作,推行餐廚垃圾統收統運及專業化回收利用,建成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點29處,日處理量約182.7噸。

  為了讓群眾了解、參與垃圾分類,除了開展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我區還積極嘗試“垃圾不落地音樂線”等生活垃圾處置模式,提高參與積極性。

  全過程監管

  守牢工業固廢安全底線

  工業固體(危險)廢物監管事關環境安全,容不得絲毫懈怠。2018年,我區以全面實現工業固廢“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嚴格落實工業固體(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措施。

  據了解,我區全面完成29個工業園區工業固廢基礎信息調查,初步建立我區工業固廢基礎信息庫和源頭管理清單;重點開展長江經濟帶固體廢物大排查、重點工業企業固廢專項檢查、“雙達標”創建單位回頭看檢查等系列專項行動。

  同時,守好轄區固廢“安全處置”關,對我區4家危險廢物經營單位加強日常檢查、專項抽查和監督性監測,確保轄區危險廢物規范、妥善、安全處置,污染物達標排放。

  全面詳查狀況

  強化土壤污染風險管控

  與大氣和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防治工作起步較晚、基礎薄弱。“凈土”攻堅戰怎么打?余杭給出了鏗鏘有力的答案。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2018年,我區全面開展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先后開展78家重點行業企業基礎信息采集、農用地土壤地球化學調查等土壤調查工作,初步掌握了我區農用地、重點行業企業用地的土壤環境風險情況。不僅如此,去年9月22日,第21次區政府常務會議專題學習我國首部規范土壤污染防治的專門法律——《土壤污染防治法》,明確要站在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重視土壤污染防治,因地制宜開展治理工作。

  在此基礎上,我區全面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全年減少不合理化肥施用470噸、農藥(商品量)施用14.52噸,完成沼液異地利用12.5萬噸、畜禽排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98.5%以上;狠抓重點行業企業監管與執法,有效防止危險廢物非法傾倒至農田等土壤污染環境違法行為。

標簽:余杭;工地;垃圾分類;硬仗;生態環境治理責任編輯:陳婷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