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運河街道的余杭印染有限公司廠區內一臺20噸/小時燃煤鍋爐火苗漸漸熄滅,余杭區最后一臺工業燃煤(煤制品)鍋(窯)爐被淘汰。它的淘汰標志著余杭工業企業徹底告別燃煤,能源結構由燃煤為主轉向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余杭從此邁入工業無燃煤時代。
余杭“無燃煤區”建設之路道阻且長。作為產業大區,長期以來,我區以集中式燃煤熱電廠、工業企業燃煤鍋爐等形成了以燃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大量煤炭消耗使得二氧化硫、煙塵等污染物排放量長年居高不下。
因此,為進一步深化大氣污染防治,打贏藍天保衛戰,區政府果斷作出決策,從2017年開始,陸續將塘棲熱電、崇賢熱電和海聯熱電三家燃煤熱電廠全部關停,其中開發區引進新奧能源接棒海聯熱電實現天然氣清潔供熱。三家熱電廠的關停使我區煤炭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指標實現大幅削減,在“無燃煤區”建設之路上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然而,余杭告別燃煤之路并未就此停歇。雖然燃煤熱電占了煤炭消耗和污染排放量的大頭,但僅僅淘汰燃煤熱電廠還是遠遠不夠的。2018年,區政府決定趁勢推進,對全區范圍內剩余的4臺工業企業燃煤(煤制品)鍋(窯)爐實施關停淘汰或改造。前期,杭州萬運精拔鋼管有限公司煤氣發生爐已關停淘汰,杭州諾貝爾陶瓷有限公司水煤漿工業窯爐和浙江麥尚食品有限公司2噸/小時水煤漿鍋爐實現煤改氣。
而如今,作為運河街道乃至全區范圍內規模較大的老牌印染廠,余杭印染有限公司最后一臺鍋爐關停淘汰,意味著我區能源結構調整也到達了歷史轉折點。余杭就此徹底告別工業燃煤,與此同時,余杭的“清潔能源時代”也拉開了序幕。
近年來,余杭區大力提高電力消費比重,積極引導全區用能單位煤改電、油改電、燃氣瓶改電,有序推進電網布點建設,推動智能電網建設;持續提升天然氣利用水平,城市建成區及除鸕鳥、百丈外的所有集鎮全面實現天然氣供氣,累計完成天然氣市政管線建設850公里和燃氣改造4.5萬戶;推動光伏發電應用,全區工商業企業累計建設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173兆瓦。清潔能源和綠色新能源的應用在我區已初具規模。
據統計,“十三五”規劃(2016-2020)實施至今,余杭全區納入環境統計的工業企業燃煤消耗量從2016年的58.89萬噸降至2018年的3.89萬噸。由此帶來的是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幅削減和空氣質量的改善明顯。2018年,臨平城區大氣主要污染物PM2.5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40%。
可以預見,隨著余杭區能源結構調整到位,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深化,清潔能源、綠色新能源將越來越多的占據余杭人生產、生活各領域?!盁o燃煤區”將成為余杭一張閃亮的名片,為我們徹底打贏藍天保衛戰增添底氣和實力。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