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天臺縣三州鄉,生動跳躍的色彩不斷映入眼簾,綠樹紅花點綴農家小院。去年以來,三州鄉以環境綜合整治為突破口,因地制宜,著力補齊生態短板,傾力打造天臺宜居宜游后花園。
修葺后煥然一新的百茶廊。圖片由三州鄉政府提供。
三州鄉,這個曾經在很多人眼里“老、舊、破”的山區鄉鎮正張揚出大氣,磨礪出品質,發生著許許多多的變化。
規劃先行,提煉鄉鎮特色
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規劃,是引領和助推小城鎮綜合整治工作的龍頭。怎么整治,方向對不對,成效好不好,首先得看規劃。
三州鄉,風光秀麗,文化底蘊深厚。小城鎮綜合整治過程中,如何深挖三州特色元素,做優小城鎮發展的頂層設計,是一個無法回避的難題。
三州鄉邀請浙江工業大學工程設計集團編制了《三州鄉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規劃》,明確了天臺宜居宜游后花園的發展定位,以環境衛生、城鎮秩序、鄉容鎮貌為整治思路,結合三州的特色茶文化、紅色資源、書法文化等元素,融入建筑立面改造、景觀節點建設、小品設計等方面,打造“烽火圣地、茶香三州”。
“我們在小城鎮整治過程中,嵌入了當地的特色文化,增加了村民的獲得感和歸屬感。”三州鄉鄉長夏積鋼說,下階段將繼續挖掘出更多的亮點,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打造一個更加美好的小城鎮。
標本兼治,破除發展掣肘
臟、亂、差,是群眾反映最普遍的問題,同樣也是三州鄉整治的重點。
對癥下藥,三州鄉以“拆違”破“堵”,騰出道路、公共配套設施、景觀綠化等建設空間,拆除違法建筑286處,建筑面積22911萬平方米,拆除54處危舊房;以“管線地埋”破“亂”,對嶺頭至下屋村1600米進行并桿工程,拆除重桿、多余桿62處,對東勝路的弱電進行科學“入地”,完成入戶線整治;以“立面改造”破“舊”,投資120萬元對下屋村主道路兩側房屋進行外立面改造,共改造3.9萬平方米。
同時,全面完善公共配套設施,完成公共廁所、休閑游步道、文化長廊等配套設施建設。
環境的變化,老百姓都看在眼里。“比以前漂亮太多了,而且文化活動豐富。環境綜合整治讓我們老百姓得到實惠。”村民陳愛萍說,以前村里有些人還不愿意開展整治,現在都主動參與其中。
產業支撐,促進產城融合
三州鄉茶產業素有盛名,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茶,1.5萬畝的茶園,讓人能從風中聞到茶的清香。
地處偏遠山區,當地茶農卻不愁自己的茶葉賣不出去。因為在車門灣村,有個三州茶葉市場。這個茶市4月初開市,8月閉市,在它的交易記錄上有這樣一組亮眼的數據:高峰期日客流量2000多人次,單日交易額120多萬元。
茶市對于茶農來說,是一個將茶葉變現的好地方。靠著茶葉市場,有的茶農單賣春茶青葉,人均收入也可上萬元,極大增強了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茶葉就是三州老百姓的‘搖錢樹’。”三州鄉副鄉長范潮鑄介紹,下階段鄉里將推進茶園綠道和景觀建設,串聯下施百茶村、三州潭景區、下屋茶文化特色街,形成集旅游觀光、茶文化體驗、運動休閑為一體的茶文化休閑旅游產業鏈,打造特色茶韻小鎮。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