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2019年世界濕地日中國主場宣傳活動在海南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舉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首次發布《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白皮書》。
《白皮書》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國際重要濕地土地(水域)類別整體處于穩定狀態,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通過實施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山東黃河三角洲、江蘇鹽城的濕地生態狀況明顯好轉。
據悉,2018年我國國際濕地公約履約辦公室組織開展了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監測和評估。中國加入國際濕地公約以來,已指定國際重要濕地57處,其中內地56處,香港1處。對內地56處濕地的監測和評估結果顯示,濕地面積320.18萬公頃,自然濕地面積300.10萬公頃。濕地類型包括內陸濕地41處,近海與海岸濕地15處;分布有濕地植物約2114種,濕地植被覆蓋面積達173.94萬公頃;分布有濕地鳥類約240種。
《白皮書》介紹,國際重要濕地面臨的主要威脅有:農業、牧業和漁業等人類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建設和旅游開發活動,工業污水和農業面源污染等環境污染,外來物種入侵以及氣候變化的影響等方面。互花米草是入侵近海與海岸類型國際重要濕地的主要外來物種,上海崇明東灘為治理互花米草入侵提供了樣板。
下一步,中國將強化國際重要濕地監管,加強科研監測體系建設,完善年度監測機制,實施濕地生態補償,逐步實現國際重要濕地的精準保護和管理。同時,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公眾濕地保護意識,營造全社會支持濕地保護的氛圍。
據了解,“濕地與氣候變化”是今年第23個世界濕地日的主題。這一主題彰顯了濕地在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調節氣候變化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971年2月2日,來自18個國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濱小城拉姆薩爾簽署了《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1996年《濕地公約》常務委員會第19次會議決定,從1997年起,將每年的2月2日定為世界濕地日。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