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江干打造垃圾分類“新樣本”

發布時間:2019-01-21 15:58:02 來源:杭州日報 記者 孫鑰 吳東超

繪圖 王璟

  家里的垃圾,怎么丟?

  章月琴給出三個答案——

  最早是垃圾隨產隨掃,往樓下垃圾桶里一倒了之;后來搬家到圣奧領寓小區,她所在的九堡街道興安社區,給每戶發了一黃一綠兩個垃圾桶:一個是放廚余垃圾,另一個丟其他垃圾;如今小區里擺了四色垃圾桶,藍色的投可回收物,綠色是廚房垃圾,黃色是扔其他垃圾的,電池這些有害垃圾則要放到紅色桶里。她還當上了“桶長”,每天要給整個單元樓里投放的垃圾袋一一掃碼打分。

  從一個桶到兩個桶再到四個桶,章月琴家的“垃圾傾倒史”,恰是江干區垃圾分類處理的一個縮影。

  江干以“政府主導、物業運作、承認差異、強化激勵”為工作原則,全面推行居民生活垃圾“桶長制”分類模式、“兩只桶”責任方式,堅持“黨建引領、文化推動”,打造垃圾分類模式和文化體系,提高全區垃圾分類水平。

  越來越多的江干人,像章月琴一樣,已把垃圾分類當成習慣。

  一年見成效

  垃圾圍城,出路在哪?

  比方說,做好垃圾的焚燒、掩埋、變廢為寶。可這些,都繞不開前端的一個重要環節,那就是垃圾分類。

  只有垃圾分類做好了,之后的很多環節才能安全實施。

  而垃圾分類,也不是在居民小區擺幾個分類的垃圾箱就算完事的,它其實是一個很復雜的全鏈條行為,其投放、收集、運輸、處置,無論哪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前功盡棄。

  在江干區城管局局長金煒竑看來,垃圾分類是“關鍵小事”,更是“民生大事”,關系每家每戶每個人。江干的垃圾分類工作責任在街道、重點在企業、難點在居民,“今年‘一年見成效’,江干拿出了一套衡量指標,即六大體系、十大全覆蓋,這是通過定性、定量相結合而制定的。”

  這樣一來,不僅壓實了江干垃圾分類工作的屬地責任,形成完整垃圾治理體系,更確保江干垃圾分類工作全區覆蓋、全面落地、全員參與,全方位推進江干垃圾分類工作。

  江干的“一年見成效”,非常有成效——去年一年,江干352個生活小區、224家機關事業單位已完成垃圾分類100%全覆蓋;生活垃圾“三化四分”成績位列全市第一方陣。

  垃圾閉合回收體系

  還有一個數據,非常值得關注——全區垃圾總量42.95萬噸,完成年度控量任務,成功遏制垃圾高速增長。

  這背后,是一個閉合體系。

  江干通過重點加強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各環節的有機銜接,通過將原有的中轉站、堆放場提升改造,配置資源回收利用、無害化處置等智能設施設備,解決污水、臭味擾民的民生問題,全區建立區級分揀中心、街道分揀站、社區分揀點,形成完整的閉合回收體系。

  目前改造建設生活垃圾分揀站8處、分揀點40處,有效促進生活垃圾回收減量。

  比如凱旋街道,創新建設垃圾減量“五大員”,分別是廚余垃圾資源化處理站、綠化垃圾減量點、園林樹枝處理站、生鮮垃圾就地減量系統以及大件垃圾分揀站,實現廚余垃圾、生鮮垃圾、可回收物等資源有效回收,全力打造垃圾分類示范片區。

  分類推進“桶長制”

  江干首創的“桶長制”,有六個環節。

  先是入戶培訓,由“桶長”落實指導培訓、發放雙色桶、入戶宣傳,指導居民如何分類。

  隨后進行現場指導,每天早晚高峰在垃圾投放點,由“桶長”負責指導居民分類投放,開袋檢查,整改記錄。

  發現問題,則是源頭追溯,開展巡檢,通過垃圾袋上的二維碼進行掃碼追溯,評價分類質量,上門再指導。

  還要定期進行公示評比,設置單元分類評比欄,通過實戶制公開評比,促進全民參與。

  這些垃圾,還要進行減量回收。主要是針對分類收集的生活垃圾,要通過破碎脫水等減量手段、回收利用體系實現垃圾減量。

  當然也要獎懲激勵。垃圾減量節省的經費,通過考核的形式反哺“桶長制”模式的經費支出,配合執法、拒運等手段,促進分類減量,形成良性循環。

  “桶長制”分商品房小區、準物業小區、農民安置房小區、回遷房小區等不同層面,在江干鋪開試點,分類成效提升顯著。

  【九堡樣本】

  九堡街道興安社區里有一群“綠馬甲”。

  這支垃圾分類勸導員隊伍,成立于去年6月,全街道共有23名,每個社區都有一名勸導員。

  每天,他們都會在九堡街道的各個生活小區開展集中勸導。

  這一天,剛好輪到圣奧領寓小區,興安社區勸導員龐春景帶著大家,兩兩一組,在設定的樓道旁分點勸導。“你好,這個請投放到綠桶!”勸導員汪舍女看到有位老阿姨手拿廚余垃圾,想投放到黃桶,立馬上前阻止,并耐心地跟老阿姨解釋原因,老阿姨聽完,笑著把廚余垃圾放進了綠桶。

  一會兒,圣奧領寓小區的“桶長”也上崗了。和往常一樣,1幢“桶長”盧亞琴穿著紅馬甲,戴著口罩,打開單元樓垃圾桶,認真地檢查垃圾分類情況。正巧居民孟先梅提著一綠一黃兩袋生活垃圾,準備往單元樓門口的垃圾桶里扔。“我看一下。”盧亞琴接過垃圾袋,認真檢查后,滿意地點點頭,打開手機“會分類”應用程序掃碼,給孟先梅打了5分。

  每晚7點到8點半,盧亞琴都會準時出現在單元門口的垃圾桶旁,給已投放的垃圾袋一一掃碼打分。“垃圾袋上都有專門的二維碼和編號,跟住戶房號對應。”盧亞琴說。

  原來,為方便“桶長”進行源頭追溯,九堡街道著力推進智能垃圾袋發放機全覆蓋工程,配備了46臺智能發放機,讓居民可以便捷式智能領取垃圾袋。“桶長”在檢查中,發現亂投、錯投,只要掏出手機掃一掃,就能找到問題“源頭”,垃圾“見袋知主”,責任到人。

  推廣垃圾分類,擔子可不輕。“單靠一人之力,肯定做不好垃圾分類。所以,我們就讓‘桶長’和勸導員互相協助,各有分工,但又互相配合。我們的‘桶長’和勸導員經常一起討論,遇到難題就會商量對策。他們積極支持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幾乎每周都會來社區反映工作情況。”興安社區書記蔣婷婷說。

  從居民最初的抵觸到慢慢理解,再到慢慢配合,甚至參與其中,從起初分類投放準確率不到50%,到現在達到95%以上,從居民剛開始嫌麻煩,到現在不分類反而不習慣了,這巨大的轉變離不開“桶長”們勤勤懇懇的努力,離不開勸導員點點滴滴的付出,更離不開他們共同的協助與守護。

  【筧橋樣本】

  沒有做到垃圾分類,小心收到罰單!

  最近江干區城管局筧橋中隊開出了一張罰單,針對的是個人未按規定投放生活垃圾。

  “我們在對轄區垃圾分類情況進行執法檢查時,恰好碰見市民葉先生將自己店內的泡沫板、包裝紙隨意扔進綠色廚余垃圾桶內。”中隊負責人介紹。

  在筧橋街道,城管執法中隊劃分片區管理,科室領導和執法中隊長組成督查組,科室成員和執法隊員組成巡查組。

  執法人員不僅要執法處罰,還要執法宣法,堅持教科書式執法工作,入戶宣傳普及垃圾分類,舉辦法制宣傳進社區活動,開展寒暑假環保保衛行動和實行“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查”。

  隨著垃圾分類工作穩步開展,屬地對各個小區、商業中心加強了執法檢查,落實物業公司垃圾分類監督責任,一旦發現問題立即整改,遇見難題及時上報督查組及執法中隊,主動對接物業、社區、事業單位進行協商解決。

  每周,還要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匯報垃圾分類工作,反饋自查、區級督查結果,根據檢查結果聯合執法中隊對問題小區進行處罰整改。在執法過程中,執法人員堅持以人性化執法為準繩,注重對表現欠佳的居民進行指導教育,對于屢教不改者給予行政處罰。

  此外,江干區全面深入持久地開展垃圾分類執法專項行動,開展垃圾分類執法主題月活動,形成垃圾分類執法常態化。對全區住宅小區物業、機關事業單位、商業綜合體、學校企業等存在的垃圾分類監管責任缺失、投放正確率低等常見違法現象開展執法檢查,全年累計查處垃圾分類案件3749件。

標簽:垃圾分類;垃圾;江干;繪圖;垃圾袋責任編輯:陳婷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