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小水電引來“洋專家”考察學習
連日陰雨,杭垓、梅溪、天荒坪等地的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西苕溪清水入湖項目的堤防掃尾工程等全部暫停,工人們正焦急地等待下一個晴天。
水利工程保安全、美生態。2018年,我縣投入2.2億元左右開展各類水利建設,全力打造“安全、生態、美麗、惠民”的水利。
資金花在哪兒,取得了什么樣的效果?近日,記者走訪各項目現場,進行了解。
安全惠民 生產生活有保障
2018年,歷時4年、整治河道總長54.34公里的苕溪清水入湖整治工程(安吉段)終于完工,為苕溪兩岸百姓筑起了堅固的安全壁壘。
“清水入湖工程依然是2018年單項工程投資最大的一個。”縣水利局清水入湖工程指揮部辦公室工程部主任楊錢昌說,去年該項目投資近5000萬元,投資額比排名第二的中央高效節水灌溉等農田水利建設項目要多出1900萬元左右。而通過去年的建設,總投資達17.45億元以上的清水入湖工程順利完成主體建設,目前正在進行河堤綠化等掃尾工作。
我縣地處浙西北,境內主要水系就是西苕溪。在工程建設以前,西苕溪原河道堤防防洪標準基本為5年至10年一遇,西苕溪成為了安吉防汛的“洼地”,讓沿河百姓不勝其擾。
所以苕溪清水入湖工程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楊錢昌說,從2016年負責工程建設以來,全體工作人員對部分河段50年一遇的設計洪水位大幅低于2013年“菲特”臺風洪痕高程、部分河道由于碼頭建設過流能力較弱等問題進行修改申請,然后變更,保障了工程安全,也得到了百姓的稱贊,在梅溪老街段的堤壩上,當地百姓還自發掛上了“水利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條幅。
生產生活安全得到保障,飲用水更要進行安全提升。2018年,我縣繼續開展農民飲水安全提升項目,總投資達到2300余萬元。該項工作還在2017年度全省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作考核中獲得了優秀,為全省10個獲優縣區之一。
而自2003年我縣開展十萬農民飲用水工程以來,通過15年持續不斷的農飲水工程建設,我縣集中供水率達90%以上,基本實現全縣范圍內飲水安全無盲點。
此外,大型水庫除險加固、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圩區整治等每項投資都達到數百上千萬元的工程,也從不同方面對水利安全進行防護。
生態美麗 鄉村振興獲助推
朦朧陰雨之中,位于孝源街道孝源村的回車水庫呈現出別樣美景。
自去年開展美麗水庫建設開始,回車水庫的大壩被重新設計,溢洪道從路邊移到山邊,壩體進行綠化,壩邊修建了涼亭……
“水庫不僅要安全,更要生態美麗。”縣水利局農水所副所長萬重山說,水庫功能不僅僅是防洪灌溉,在建設中國最美縣域行動中,水庫也可以在環境美化上增添色彩。因此在規劃設計時,就把安全和生態一起規劃,在工程施工中一次成型,避免今后的二次提升,這樣既節約了時間和工期,又為當地的鄉村振興增添亮點。
近日,縣水利局完成了2018年度水環境優美村考核驗收,13個創建村順利通過,至此,我縣水環境優美村已達到33個。
“早期水環境優美村注重功能性建設,但現在更加突出水生態,彰顯水文化。”縣水利局高級工程師祝敏說,2013年我縣被確定為省首批水生態文明試點縣后,水利局隨后就提出打造水環境優美村。創建初期,各村摸索前進,把防洪灌溉作為水環境優美村創建的內容。但近兩年來,隨著鄉村經營的發展,各村將景觀、生態融入到水環境優美村創建中,把水環境優美村建設作為一大突破點,讓水成為鄉村流動的美景,助推鄉村振興。
2018年,賦石水庫還在杭垓鎮繅舍村、和村兩地開展了庫尾濕地保護工程建設,增設除草機和過濾網,并補植部分水生植物。賦石水庫管理局局長馬超群說,賦石水庫是天然濕地,對濕地開展保護,進行長效化管理,是為了讓濕地“永葆青春”。
截至目前,賦石水庫、老石坎水庫、大河口水庫等5座大中型水庫均已通過人工建設或對原有濕地進行提升改造,使得濕地建設在大中型水庫中得到了全覆蓋。
“濕地建設一舉多得。”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說,我縣是“兩山”理念誕生地,濕地建設美化環境、凈化水質,也促進了生物的多樣性,而且大部分水庫都毗鄰村莊,濕地建設的環境提升效果,對促進村莊經營也具有較強作用,能夠為鄉村振興出一把力。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