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2019:水環境鞏固提升再出發

發布時間:2019-01-11 06:11:47 來源:嘉興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為“綠色南湖”發展指明了方向。水則是“綠色南湖”發展的靈魂所在。

  作為改善水環境、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基礎性一環,南湖區水利建設聚焦防洪排澇防災減災,筑牢百姓安全“生命線”;聚焦水生態環境質量提升,打造國家級節水型社會,推行標準化管理,為南湖打造“首善之區”提供水利保障,用水利“底色”繪美南湖發展“綠色”。

  2018年,南湖區跨行政區域交接斷面平均水質穩定在Ⅲ類水,全域剿滅Ⅴ類水,“美麗河湖”建設獲得市領導肯定并批示,“五水共治”捧回“大禹鼎”,問鼎全省“五水共治”最高獎項,通過了2018年度國家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驗收。水已成為南湖區美麗鄉村、“美麗南湖”建設中一抹靈動的身影。■撰稿 俞艷婷 高鋒 裘杰 圖片由南湖區”五水共治“辦、區水利局提供

  水利“底色”:固本強基“越擦越亮”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作為水利建設的主要職能部門,2018年,區水利局積極踐行新時代水利工作方針和治水新思路,以黨建為引領,以“社情民意大走訪、‘八八戰略’大宣講、思想觀念大解放”活動,“千人萬項”蹲點指導服務等為載體,抓實防汛防臺抗旱工作,服務指導基層水利項目建設和管理,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民生水利問題,夯實水環境“基本功”,推動水環境持續改善提升。

  防汛防臺抗旱能力“升級”

  水興則邦興,水安則民安。每一次臺風、每一次雨雪既是對一個區域應急體制機制的考驗,也是對當地水利設施運行體系的檢驗。南湖區從2018年初開始,緊鑼密鼓地防汛大檢查、排除隱患、落實措施、督辦整改,夯實三級防汛防臺組織體系。

  全區1554個責任區網格分別落實了自然村(居民區)防汛防臺聯絡員、企事業單位防汛防臺聯絡員、圩區保安巡查員、危房保安聯絡員、避災場所管理員、監測預警和氣象預警等相應責任人。96支防汛防臺搶險隊伍,5.4萬余條草袋、麻袋、編織袋,473臺水泵,3艘大型沖鋒舟……大量人力物力 “儲備糧”“備戰”汛期準備充足。

  全區逐步形成以編制全區村、社區防汛防臺形勢圖為重點,以“防汛管理”app安裝使用全覆蓋為抓手,以鎮、街道“七個有”和行政村、社區“八個一”為主要內容的群測群防體系,真正提高“鄉自為戰、村自為戰”的應對能力,建立起常態化督查機制。

  防洪能力調查、農村基層防汛預警預報體系建設、洪水風險圖編制復核等項目加快實施,提升防汛預警能力的同時,為全區防洪指揮調度和減災決策提供了技術支持。

  十八里圩區安裝了遠程監控設備和工情采集系統,實現遠程監測管理、遠程調度指揮,為防汛搶險和設施維護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洪水風險圖管理系統投入運行,逐步實現防汛工作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轉變。

  從責任體系、長效管理、物資儲備、預警能力到信息化管理,全方位的防汛防臺抗旱體系提升,讓南湖區安然度過了一個又一個臺風、雨雪天氣的考驗。在今年氣象災害偏重的情況下,全區及時啟動防汛、防臺應急響應17次,把災害性天氣的影響和帶來的損失有效降至了最低。

  水利基礎設施網絡更緊實

  河網密布是南湖區江南水鄉的一大特色。從主航道到小河小浜,一張暢通“健康”的水網是一個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南湖區水利局理清、理好河道脈絡,打通“毛細血管”,基礎水利建設結成一張水生態提升大網。

  平湖塘延伸拓浚工程對于改善太湖流域和杭嘉湖東部平原水環境、優化區域水資源配置能力具有重大意義,也是浙江省、嘉興市“五水共治”的重大水利建設項目。南湖區涉及部分工程。2018年區水利局全面推進新開河道、橋梁工程,100%完成征遷任務、投資3800多萬元完成北市河河道工程形象進度、橋梁工程I標段6座橋基本建成、Ⅱ標段4座跨河橋梁和9座平行橋已進場施工。有力推進了平湖塘延伸拓浚工程整體進程。

  中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羅漢塘一期工程2018年已基本完成,羅漢塘二期工程也已啟動設計,屆時河道流域片區的行洪、排澇、自凈等能力將有效提升。農村河道綜合整治2018年完成了15公里,全區疏浚河道115公里,湘家蕩完成了自形成以來的首次大面積清淤,實際清淤土方達43萬立方米,還有7處斷頭浜、瓶頸段實現了水系連通。隨著因河施策的“基礎性護理”持續深化,南湖區水環境持續提升底氣也越來越足。

  第六批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完美收官,通過總體驗收;第九批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項目縣加快推進,2018年全區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48萬畝,改造灌區1處,龍頭一開,田間灌水的農田越來越多,“旱能灌、澇能排”綜合能力明顯提升。

  從重點水利工程,到中小流域綜合治理,再到農村河道、農田灌區……一張密布的水利大網遍布各個領域,讓南湖河網更健康、更美麗。

  水資源管理改革創新邁新步

  南湖區是全省首批節水型社會建設區。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始終一以貫之。特別是2018年,全區吹響國家級節水型社會創建號角,實施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嘉興市域外配水工程(杭州方向)項目建設,水資源管理水平和改革創新邁出新步伐。

  嚴格開展計劃用水管理,執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區水利局一邊深入水資源管理,一邊積極探索創新節水新方式,加強水資源制度建設、節水工程措施、節水型載體創建,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2018年,全區首個節水宣傳教育基地建成,新建8個水平衡測試企業、8家省級節水型企業、2個節水型灌區。

  涉及全區24.34萬畝有效灌溉面積的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也在2018年正式啟動。以“節水減排”為目標,南湖區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將通過填補水價成本缺口,建立農業用水精準補貼制度與獎懲制度,探索終端管理模式,明確工程運行管護責任,以保障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良性運行。目前已出臺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補貼制度,完成0.53萬畝的改革面積。

  對于水利工程,區水利局按照“標準準確、責任落實、工程安全、制度健全、設施完善、管理專業、運行高效、環境優美”的目標,實施標準化管理。2018年,大橋鎮十八里圩區和鳳橋鎮陳良圩區通過省級標準化管理,6起水事違法案件查處,拆除2.1萬平方米違建、創建5條無違建河道,水利工程安全生產監管持續強化,讓南湖河網美得更持久。

  治水“綠色”:水岸同治亮“新綠”

  最近,又有10條剿Ⅴ河道成功銷號,至此全區44條列入剿Ⅴ范圍的河道全部銷號,這也意味著南湖區全域消滅Ⅴ類水,水環境實現新提升。

  從2013年出境斷面平均水質劣Ⅴ類,到2014年的Ⅴ類、2015年Ⅳ類、2016年開始保持Ⅲ類水、2017年全域剿滅劣Ⅴ類水、2018年剿滅Ⅴ類水……南湖區水環境持續改善提升,這與全區長期系統項目化治水密切相關。

  特別是2018年,在全區自加壓力實施的剿Ⅴ行動中,44條剿Ⅴ河道均進行了清淤、疏浚、水生態修復。有計劃地“河湖清淤”、持續地水系連通、積極探索科技治水,為全區水環境提升打下了扎實基礎。全年清淤的115公里河道,積極探索了生態清淤和淤泥處置技術革新,提高了淤泥資源化利用水平;溝通的7處水系連通工程,以點帶面,加速了區域水環境持續有效改善;“小農水”項目將低壓管道灌區等新型實用技術、設備快速普惠到千家萬戶田間地頭……“美麗河湖”建設在治水成效不斷鞏固提升中展現風姿。

  全區創建省級“美麗河道”的凌公塘宛如一條玉帶橫貫南湖新區,將6個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融合的主題公園連在一起,形成了東南片區“水都綠城”一條重要的綠色生命線。還有鳳橋鎮的王祥浜、大橋鎮的方升橋港……目前全區共有31條河道實施“美麗河道”升級改造,在確保河道平均水質在Ⅳ類水以上的同時,增加設置景點、水文化和常態管護等內容,形成集孝道、文保、名樹、名人、健身、垂釣、攝影等主題的人文景觀和水景觀。

  與此同時,河長制持續深化實現了高效信息化管理,河道保潔也實現精準常態化管理。河岸上污染源管控向工業、農業轉型深化發力,全面實施“污水零直排區”創建,提升污水收集率。

  2018年,6個涉水行業35家企業開展整治,全區廢棄包裝物歸集中心建設成投入使用,鳳橋、大橋開展“污水零直排區”建設的工業園區內有89家企業已完成改造,還有2個城市居住小區“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完工,完成4個街道39個老舊小區強化雨污分流、陽臺廢水收集改造工作, 23.64公里三級污水管網新建……全區水環境在各項治污整治、美麗創建中再塑“江南水鄉”美景。

  以水為媒,依托各河道資源特色,南湖區水環境越來越美。曾經“臭”名遠揚的新豐鎮竹林村如今已成為3A級景區村莊示范村,成了市民郊游的首選之地;鳳橋鎮聯豐村的王祥里已成為嘉興的“網紅村”,王祥浜更是“網紅村”里的一大火爆景點……水已成為點靚“美麗南湖”的重要元素,在不斷美化環境的同時,“美麗河道”周邊發展民宿、農家樂,打造集觀光、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現代美麗鄉村,加速向“美麗經濟”轉型升級。

  近年來,持續大力度整治,南湖區再現靈動江南水鄉風貌。2019年,如何持續改善提升水環境?鞏固和長效成為2019年南湖區治水工作的關鍵詞。

  水利基礎建設將繼續持之以恒。2019年,區水利區將以項目建設統領水利發展全局,圍繞平湖塘延伸拓浚工程、嘉善塘南湖區片流域綜合治理羅漢塘片區工程、小型農田水利項目等重點,實施項目推進攻堅;圍繞節水保護,實施水資源保障攻堅,目標實現入河排污口監管全覆蓋;圍繞綠色生態,實施5條河道綜合整治項目、5個河道疏浚項目、2個水系連通項目,建設一批“水清、岸綠、景美”的“美麗河道”,創建一批“無違建河道”,推動河湖標準化管理,維護河湖生命健康。

  期間,“智慧水務”將與水利業務信息化深度融合。建設水利工程數據庫,推動防汛防臺信息化,提升圩區等重要設施數據自動采集能力,增強基層防汛防臺綜合能力。小型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將對建設實施方式、工程產權制度、運行管護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建立健全行政審批事中事后監管制度,進行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

  以水利建設為基礎,南湖區“五水共治”2019年將圍繞“轉型提升、治護提標”開展。將在上游來水水質穩定改善基礎上,以跨行政區域交接斷面保持III類水為目標,以污水零直排區建設、“美麗河湖”創建為抓手,堅持問題導向、以治促轉,堅持水岸同治、標本兼治,堅持長效治理、全民共治,全面改善水環境,提升防洪減災能力,有效提高民生品質。

標簽:河道;防汛;水環境;水資源管理;管理責任編輯:陳婷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