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打好“五水共治”組合拳還嘉興百姓一泓“碧水”

發布時間:2019-01-07 06:38:36 來源:嘉興日報 記者 姜曉麗 實習生 廖佩佩 通訊員 李初

  桐鄉市洲泉鎮眾安村“野林灘”呈現出江南濕地的獨特風貌。攝影 李劍銘

  水是“江南水鄉”嘉興的“靈魂”,承載著歷史的記憶,但水一直也是嘉興的痛。嘉興80%的水屬于入境水,分別從江蘇、湖州和杭州三地進入,且水質較差。為此,自2013年起,嘉興以治污水為中心,打出“五水共治”組合拳,使水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海寧尖山污水廠一級A提標改造工程已完成環保驗收、嘉興城東再生水廠一期工程進入商業試運行、嘉善大成污水處理廠土建基本完成……2018年,我市“五水共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除項目外,全市共建成97條美麗河湖,其中評選出市級美麗河湖80條,有3條成功創建為省級美麗河湖;實際完成河湖清淤1218.54萬立方米,完成率106.9%;完成河道綜合整治153.25公里,完成率140%。

  在排澇、供水、節水方面,過去一年,我市共完成城市河道整治15處,易淹易澇片區改造工程14處;新建雨水管網102.56公里,提標改造管網66.02公里,雨污分流改造79.87公里,排水管網清淤1274.39公里;新建供水管網169.58公里,改造供水管網724.77公里;屋頂集雨等雨水收集系統建成182處,完成年度任務的101.11%。

  這一個個完成率高于100%的背后,是我市在努力打造“碧水”長效機制、改善百姓生活環境等方面的不懈努力。

  美麗河湖建設“扮靚”鄉村樂了百姓

  整潔的鄉村道路,路邊農房粉墻黛瓦,岸邊花紅柳綠,河水清澈見底,水上綠植整齊生長,河里小魚游來游去……日前,記者走在干窯鎮新涇港沿岸,一幅秀美的鄉村美景圖呈現在眼前。

  新涇港,嘉善成千上萬條河道中的一條;1900米,在河網港汊密布的江南水鄉,絲毫不起眼,但對生活在沿岸的160多戶百姓來說,新涇港卻在他們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就在4年前,新涇港的河水還黑如墨汁,河水散發出一陣陣刺鼻的臭氣,讓人覺得在河邊走1米都嫌太長,更不用說是長期在此生活了。

  “七十年代淘米洗菜、八十年代洗衣灌溉、九十年代水質變壞、零零年代身心受害”,這首民間順口溜是新涇港的真實寫照。“原先這河水可以喝,在小石橋上能看到人們掉進河里的硬幣……”60多歲的村民胡月仙告訴記者她記憶中的新涇港最原生態的模樣。

  從2014年“五水共治”工作開展,到實行“河湖長制”,再到“美麗河湖”建設,新涇港迎來了生機。截污水、清淤泥、修護岸、植綠化……一場治理“墨汁河”的戰役打響了!針對沿河14家企業的污水排放問題,加快污水主管網建設,企業污水全部納管處理;針對河道周邊160戶農戶的生活污水,采取43戶納管、90戶集中式處理、27戶分散式處理等方式進行徹底治理……“現在水越來越清了,我們又能在河里洗衣服了,兒時的新涇港好像又回來了。”看著水質越來越好的新涇港,胡月仙激動地告訴記者。

  新涇港的巨變只是我市“碧水工程”建設的一個生動實踐。近年來,我市加大對河湖的治理力度,落實推進了一系列舉措。封堵排污口、企業雨污分流、城鎮雨污分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河道清淤、調活水體、生態修復……隨著“碧水工程”項目的開展,我市從清除河道主要污染源、實施控源截污和水質綜合改善入手,整體推進、全面覆蓋,抓住重點、精準發力,水體污染物含量明顯下降,河道整潔度顯著提升。2018年全市73個市控以上地表水監測斷面中Ⅱ類1個、Ⅲ類29個、Ⅳ類41個、Ⅴ類2個;全市12個國考斷面Ⅲ類8個、Ⅳ類4個;16個省考斷面Ⅲ類8個、Ⅳ類7個、Ⅴ類1個,均達到考核目標要求。全市8個飲用水水源地均為Ⅲ類,水源地水量達標率為77.3%,比上年同期增加5.2個百分點。

  在制度方面,按照省水利廳“美麗河湖”建設工作部署,市水利局委托省水利咨詢中心編制印發《嘉興市“美麗河湖”建設實施方案(2018-2022年)》,指導全市“美麗河湖”創建工作。市治水辦會同市水利局制定了《嘉興市“美麗河湖”創建評價標準(試行)》《關于做好2018年度嘉興市“美麗河湖”創建項目進度報送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縣(市、區)明確專職人員,每季度末上報建設進展情況、進行書面總結,定期上報市督考辦并向全市公布。

  水清了,岸美了,在河岸旁散步的人也多了,群眾的滿意度直線上升。“以前浜里都是雜草,連魚蝦都沒有,現在水清了,晚上來河畔的游步道上做有氧運動,在石凳、石桌上休憩閑聊的人可多了。”來到海鹽縣金星村斜橋浜河畔,村民高愛琴告訴記者,鄰居們對于現在村里環境的變化都贊不絕口,也都想奉獻自己的力量。現在只要一看到有破壞環境的行為,鄰居們都會去舉報。

  在海鹽縣通元鎮豐義村月湖畔,原來的礦坑被改造成了一個公園,浮橋連接著山路和防空洞,山后還有一個茶園。“我們在這里開了32年的小食品店,以前光顧的基本都是這里的村民,現在村里的水清了、環境美了,周末來游玩的人多了,店里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了。”在月湖旁邊開小食品店的姜桂英告訴記者。

  “污水零直排區”建設獲得群眾點贊

  秀洲區油車港鎮廣福路集聚了數量較多的餐飲店鋪,由于油污不分,這里曾是“五水共治”推進的難點區域。2018年6月新建了隔油裝置后,隔油池就擔負起周邊餐飲店油污分離的“重任”,這條道路油污不分的情況得到根本性改變,附近的河水也清了,對此周邊居民紛紛點贊。

  廣福路的改變,是全市項目化治水帶來的成效之一。2018年初以來,全市以水質改善提升為目標,扎實推進項目化治水,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其中,通過全面普查工業園區類、生活小區類和其他類創建單元的截污納管情況,考察污水收集管網系統布局走向,查清管網底賬及排污(水)口整治情況,“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記者了解到,2018年5月,我市制定了“污水零直排區”建設行動方案、指導標準及驗收辦法,明確2018年工作目標:完成8個“污水零直排”工業區、20個“污水零直排”住宅小區和8個“污水零直排”鎮(街道)建設任務。

  我市采取多種措施推動“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按照“規劃先行、廠網并舉”的原則,修編了城鎮污水處理專項規劃,優化城鎮污水處理廠及管網布局,重視區域銜接,掃除規劃盲區。以鎮(街道)為單元,啟動對轄區內所有排污單位、區塊情況的地毯式排查,做到無遺漏、無死角、無盲點。采用CCTV等先進技術排查城鎮排水管網319公里,在此基礎上列出問題清單,形成“一點一檔”。

  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15個工業區、29個生活小區、9個鎮(街道)的“污水零直排區”建設任務。

  強化源頭控污 健全“碧水”長效機制

  為強化源頭控污,打造“碧水”長效機制,我市制定了《嘉興市治污水暨水污染防治行動2018年實施計劃》,深化行業污染整治。大力開展金屬表面處理(除電鍍外)、砂洗、氮肥、有色金屬、廢塑料、農副食品加工等行業整治提升,開展對水環境影響較大的落后企業、加工點、作坊的專項整治。截至2018年12月底,完成17個涉水行業整治。此外還編制了《嘉興市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實施方案》,開展入海排污口整治提升行動,全市有16個入海排污口列入整治提升范圍,目前已完成整治。

  為推進清潔排放改造,我市啟動了嘉興城東再生水廠和嘉善姚莊、洪溪、西部水務4座污水處理廠清潔排放改造,目前城東再生水廠已進入商業運行,嘉善姚莊污水處理廠完成項目前期并進場施工,洪溪、西部水務完成可研。同時,我市還制定了《2018年度嘉興市聯合污水處理工程高峰排水調度方案》,提高各區域污水排放的協調性,保障安全穩定運行,防止污水外溢污染。

  為加快飲用水水源達標,我市按照《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狀況評估技術規范》進行評估,全市4個水源地評估分值大于等于90分,占比為50%。2018年全市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為77.3%,超標因子改善率100%。全市所有縣級及以上城市均按季度向社會公開飲用水水源、供水廠出水和用戶水龍頭水質等飲水安全狀況。

  此外,在控制農業污染源方面,我市著重推廣新型肥料應用,經濟作物推廣應用水肥,切實減少化肥用量。2018年,全市完成測土配方施肥技術388.1萬畝次,推廣應用配方肥3.31萬噸、商品有機肥11.46萬噸,推廣病蟲害統防統治103.07萬畝,化肥、農藥減量達1116.5噸、74.87噸,均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對全市規模畜禽養殖場開展了畜禽養殖污染隱患大排查,共排查養殖場戶843戶,發現并排除養殖污染和儲液池滲漏等隱患53處,完成9家美麗生態牧場的創建和市級驗收,創建農牧對接綠色循環體10家。

  在水產品養殖污染方面,我市制定了《嘉興市水產養殖尾水治理五年行動計劃》,推動水產養殖尾水治理試點工作。開展省級養殖尾水治理示范點建設工作,全市共落實50個養殖尾水治理示范點,截至2018年12月底全部完成試點建設。指導督促縣級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的編制和發布,截至目前7個縣(市、區)都已發布規劃。2018年省對市下達河湖清淤任務1140萬方,河道綜合整治109.4公里。我市實際完成河湖清淤1218.54萬方,完成率106.9%,完成河道綜合整治153.25公里,完成率140%。

  2019年是“五水共治”“碧水”行動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污水零直排區”“美麗河湖”建設之年,我市將繼續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現水環境質量和群眾滿意度“雙提升”,力爭市控及以上斷面水質考核Ⅰ—Ⅲ類比例達到42%以上。

標簽:污水零直排區;污水;河道;整治;美麗河湖責任編輯:陳婷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