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山東省環境保護條例》明年1月1日施行

政府對轄區環境質量負責

發布時間:2018-12-21 10:32:54 來源:中國環境報 記者 周雁凌 季英德

  山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日前表決通過《山東省環境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

  新修訂后的《條例》共七章七十九條,將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條例》修訂,主要圍繞保護和改善環境,堅持突出地方特色,解決山東問題,是山東省生態環境領域基礎性、綜合性的地方性法規。《條例》所確定的原則、制度、責任體系等是山東省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方針政策的基本遵循。

  《條例》修訂過程中,山東省人大法工委、省人大城環委、省人大法制委、省政府法制辦的專家提前介入,開展反復調研、部門會簽、網上征求意見、網上聽證等,得到了立法咨詢機構、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社會各界積極的響應,紛紛建言獻策、各抒己見,發揮了開門立法的巨大優勢。

  明責:各部門按照職責做好環保工作

  《條例》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制定落實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經濟、技術、稅收等政策措施,加大財政投入,統籌解決環境保護中的重大問題,提升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能力,促進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其所屬的環境執法機構負責實施現場檢查、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等具體執法工作。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公安、財政、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衛生健康、市場監管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的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配合做好本轄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加強環境污染隱患排查,發現問題及時向生態環境等有關部門報告。鼓勵通過購買基層公共服務、設置環保公益崗位等形式加強環境保護工作。鼓勵、支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建立多元化的環境保護投融資機制,引導社會資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和綠色金融發展,提高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的產業化、專業化、市場化水平。

  《條例》指出,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單位應當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普及環境保護科學知識,提高全社會的環境保護意識和法治觀念。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防止、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

  約談:六類情形約談設區的市政府主要負責人

  《條例》規定,對重點污染物排放量超過總量控制指標,或者未完成國家確定的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目標的;未完成淘汰嚴重污染環境的生產工藝、設備和產品任務的;生態破壞嚴重,未完成污染治理任務或者生態恢復任務的;未完成環境質量改善目標任務的;產業園區配套的環境基礎設施不完備的;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的其他情形的,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暫停審批這一區域新增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依法作出責令排污單位停產、停業或者關閉決定的,可以要求供電企業采取中止生產用電的措施,供電企業應當予以配合。

  《條例》指出,對年度環境質量惡化的;未完成年度環境質量改善任務的;未完成年度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任務的;發生重大、特別重大突發環境事件的;存在公眾反映強烈、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環境問題的;其他依法應當約談的情形,省人民政府有關負責人應當約談設區的市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

  對重大環境違法案件、突出環境問題查處不力和社會反映強烈的,省、設區的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掛牌督辦,責成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限期查處、整改。掛牌督辦情況應當向社會公開。

  《條例》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園區管理機構應當做好環境基礎設施規劃,配套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固體廢物的收集處置設施、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以及其他環境基礎設施,建立環境基礎設施的運行、維護制度,并保障其正常運行。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布局優化的要求,引導工業企業入駐工業園區;新建有污染物排放的工業項目,除在安全生產等方面有特殊要求的以外,應當進入工業園區或者工業集聚區。

  處罰:拒絕、阻撓現場檢查或弄虛作假者責令改正并罰款

  《條例》指出,省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發布環境狀況公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公開環境質量、環境監測、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突發環境事件、環境行政許可、環境行政處罰等信息。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依法、及時發布有關信息。

  排污單位拒絕、阻撓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現場檢查,或者在被檢查時弄虛作假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責令改正,處2萬元~20萬元罰款。

  排污單位超過排放標準或者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污染的;未按照要求取得排污許可證或者違反排污許可證的規定排放污染物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或者責令限制生產、停產整治,并處10萬元~100萬元罰款;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責令停業、關閉。

  排污單位未按照環境保護設施的設計要求和排污許可證規定的排放要求,制定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的;未按照規定安裝、使用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或者未按照規定與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聯網,并保障自動監測設備正常運行的;未按照規定進行人工監測并保存原始監測記錄的;未按照規定建立、保存環境管理臺賬或者臺賬記載內容不完整、弄虛作假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責令改正,處2萬元~20萬元罰款;拒不改正的,責令停產整治。

  有色金屬冶煉、石油加工、化工、焦化、印染、電鍍、制革等企業關閉、搬遷或者改變土地用途,未履行殘留污染物清理或者安全處置責任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20萬元~100萬元罰款;拒不改正的,可以由有能力的單位代為履行處理義務,相關費用由責任人承擔。

標簽: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山東省;環境保護;罰款責任編輯:孫璐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