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監督哨”欄目,致力于聚焦生態環境改善過程中的痛點、難點、盲點和百姓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用最真實的現場、最深入的報道、最權威的解讀,還自然以本色,給百姓以安居。回顧2018年,欄目通過熱線電話、微信、微博等平臺共接到生態環境類投訴546個,其中有效投訴483個;派出記者赴現場調查、核實、采訪126人次,推動問題處理、整改(部分正在整改中)108個。所有受理的投訴處理結果均向投訴人作出反饋。
“生態監督哨”欄目,致力于聚焦生態環境改善過程中的痛點、難點、盲點和百姓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用最真實的現場、最深入的報道、最權威的解讀,還自然以本色,給百姓以安居。回顧2018年,欄目通過熱線電話、微信、微博等平臺共接到生態環境類投訴546個,其中有效投訴483個;派出記者赴現場調查、核實、采訪126人次,推動問題處理、整改(部分正在整改中)108個。所有受理的投訴處理結果均向投訴人作出反饋。
編者按:“生態監督哨(環保現場)”欄目,依托于浙江省委、省政府關于生態環境工作的決策部署,聚焦生態環境改善過程中的痛點、難點、盲點和百姓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以推動問題實質性解決和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為根本遵循,用最真實的現場、最深入的報道、最權威的解讀,還自然以本色,給百姓以安居。
回顧2018年,“生態監督哨(環保現場)”欄目通過熱線電話、微信、微博等平臺共接到生態環境類投訴546個,其中有效投訴483個。通過電話、新聞調查函等形式跟進375個;派出記者赴現場調查、核實、采訪126人次,推動問題處理、整改(部分正在整改中)108個。所有受理的投訴處理結果均向投訴人作出反饋。
浙江在線12月1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季建榮)作為一檔立足常態化輿論監督的欄目,“生態監督哨”聚焦問題本身,積極引導,通過真實的現場、詳實的調查、平實的報道,推動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整治,收獲百姓口碑的同時,也得到各地相關部門的認可和支持。
深夜蹲守 記錄企業違法生產證據
傾聽百姓聲音 形成良性互動
“生態監督哨”的第一手線索資料基本來自全省各地的百姓、網友,其中既有諸如河道黑臭、企業排污等污染問題,也不乏河道浣洗衣服、道路揚塵、餐飲油煙等“民生小事”。
2018年10月底,浙北某地一網友反映村莊周邊焚燒秸稈現象突出、空氣污染嚴重的問題,欄目組記者隨之與當地相關部門取得聯系。
當地相關部門積極跟進,通過與村民談話、開展批評教育、進村宣傳引導等一系列舉措,及時遏制了當地秸稈焚燒的現象。欄目組也在得到當地回復后,將情況反饋給該網友。
梳理483件有效投訴,有375余件“民生小事”是欄目記者通過電話、新聞調查函等形式與投訴所在地相關職能部門聯系跟進,請其予以調查核實處置并及時反饋結果。同時,將調查處置結果告之投訴人,做到“事事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深入車間 查找惡臭源頭
堅持問題導向 發揮監督作用
而針對一些污染影響較大、工業污染特征比較明顯的投訴,欄目記者第一時間趕往當地,通過深入現場、走訪群眾等形式直面問題,對投訴中涉及的問題一一核實,查找原因,并聯合當地相關部門一道,推動問題整治。
如在金華某地,由于5股生活污水排入,導致當地一條鎮級河道部分河段反彈。欄目組記者在得知這一線索后,連續兩天在現場開展走訪調查,并先后聯系了當地治水辦、環保局、屬地街道(鄉鎮)和金華市治水辦等多個部門,對5股污水的源頭進行一一調查、治理。
經過幾個部門近一個月的調查,并根據每個排放口的污染特性,當地制定了“一口一策”的整改方案并開始實施,大部分問題最終已經得到根治。
即使個別排放口因工程建設等原因暫時難以整治到位的,當地相關部門也倒排整改時間期限,并加設“臨時措施”降低污染影響。
跋涉山野 追蹤污水來源
立足常態監督 推動解決問題
對“生態監督哨”來說,立足常態化輿論監督,掌握真實的第一現場是第一步。
為了摸清污泥傾倒的面積,記者沿著雜草叢生的山脊攀爬了半個多小時;為了查清臭氣來源,在臭不可聞的有機肥廠車間和污水處理廠來回穿梭;為了了解企業排污的規律,在海風呼呼的海塘邊連夜蹲守……一年來,“生態監督哨”欄目記者奔赴全省各地,深入一線,開展走訪調查,拍攝、記錄第一現場,為推動問題解決提供可靠依據。
最終,山坳里1200多噸工業污泥得以妥善處置、有機肥廠加裝了密閉和廢氣收集處理裝置、海塘邊的排污口被及時封堵且相關企業被依法關停……
“我們歡迎這樣的輿論監督,有效促進了我們監管工作的效率和力度。”在關停排污企業現場,當地環保部門執法人員說道。
開展常態化的輿論監督,與部門監管形成優勢互補,及時發現一些監管中的痛點、難點、盲點,有效助推一些長期沒有解決的問題得到妥善解決,讓浙江的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晰。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