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外設置了圍擋,施工現場主要道路都已經硬化處理,裸露的浮土也用防塵網進行覆蓋……記者日前來到漁船頭農民安置房項目的施工現場,發現地面干凈整潔,沒有垃圾、雜物和揚塵。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工地出入口設置了車輛自動沖洗裝置,一輛灰頭土臉的卡車停下后,自動沖洗設備立即開啟沖洗,兩分鐘就能完成“立體式洗澡”,確保車輛凈身上路。
熱火朝天的建筑工地,在人們的印象中,往往是晴天漫天灰塵,雨天泥濘不堪。從2014年開始,隨著市建設局在全市范圍內推廣市級“綠色施工工地”的創建,綠色施工現已蔚然成風,眾多工地的面貌有了較大改觀。“我們對獲得市級‘綠色施工工地’的施工、監理單位在招投標中予以加分,充分調動了企業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動性。”來自市建設局的統計顯示, 2014年以來,全市共創建市級綠色施工工地363項,其中,2018年創建82項。通過創建工作的實施,最大限度在施工過程中實現節約資源和減少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
施工現場圍擋設置100%,施工現場砂土、材料遮蓋100%,主要道路硬化100%,拆除工程灑水100%,運輸車輛沖洗且密閉加蓋100%,暫不開發場地綠化100%,外架密目式安全網設置100%,記者走訪了湖城多個建筑工地發現,“七個百分百”已經成為標配。通過在圍擋、硬化、沖洗、降塵、覆蓋、清運等環節,高標準嚴要求,工地的渣土運輸車拋撒、揚塵、帶泥上路等現象已得到有效遏制。
干干凈凈地添磚加瓦背后,離不開智慧監管的助力。“我們研究制定了《湖州市建設工程智慧工地施工現場管理暫行規定》,推進湖州市智慧工地監控系統建設,運用視頻技術、網絡傳輸技術和控制技術,全面覆蓋新建規模以上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以信息化手段提升監管水平。”從市建設局獲悉,今年開始,在10萬平方米以上的施工工地,推進細顆粒物在線監測設備的安裝,并實現數據與監控平臺實時聯網。
一邊出重拳從嚴治理揚塵,一邊堅持“樣板引路”。市建設局樹立市級“標桿工地”,召開現場觀摩會,交流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管理理念,發揮樣板引領作用,大力推廣運用噴淋噴霧設施、集裝箱式用房、自動車輛沖洗、裝配式圍擋、防護棚、防護欄桿以及粉塵回收裝置等新技術,推進施工向規范化、標準化和精細化邁進,大幅提升治塵、治水等環境保護工作水平。特別是今年,大東吳集團建設有限公司在浙北醫學中心項目上率先使用了污水離心處理設備,在“全國建筑業綠色施工示范工程”驗收中,被充分肯定,為解決我市建筑工地污水排放提供了新思路。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