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市建管局智慧建管平臺公開的一組企業月度考核結果,引起不少泥漿渣土運輸企業關注。在這份“成績單”上,19家企業中有2家因年度累計扣分超過30分,面臨停業整頓,有幾家扣分已接近30分,也岌岌可危了。畢竟,停業整頓一年,市場要損失大半,得不償失。
這樣的榜單,市建設副產品綠色運輸行業協會每個月都要向會員單位逐一通報。自協會成立后,19家泥漿渣土承運企業商量出臺了多項自律制度,規范經營,破除行業亂象。整個行業的安全事故發生率逐年下降,綠色運輸實現常態化,企業發展和效益也得到持續保障。
“陰陽合同”害人害己
2012年起,越城區行政區域范圍內建筑泥漿和工程渣土承運先后納入政府統一監管,行業秩序進一步規范。但隨著有資質企業逐年增加,競爭日趨激烈,不少企業暗地里打起價格戰,玩起“陰陽合同”。市建設副產品綠色運輸行業協會秘書長駱雄偉說,這些企業表面按信息指導價簽訂合同,實際價格卻低得多,同行之間為拿工程拼命壓價,形成惡性競爭,最后因為價格太低不足以支付成本,導致工程持續不下去。
大量工程工期受影響,損害了行業的整體形象與利益,讓企業自己也很受傷。
認清這一現實后,市直19家建筑泥漿和工程渣土承運企業痛定思痛,于2017年4月自發成立了紹興市建設副產品綠色運輸行業協會。
出臺多項自律制度
協會成立后出臺的第一項自律制度便是合同備案制,要求會員單位簽訂清運合同后到協會報備并公示,接受其他會員單位監督。合同的價格在信息指導價格上下浮動5%均為合理,超出這一范圍,企業需作出合理的解釋,否則便視為違規。為此,協會還組建工作組,對會員單位承接的工程非正常停工進行檢查,如果是“陰陽合同”導致停工,承接該工程的企業將被勒令整改,并上報市泥漿(渣土)辦。
之后,協會又陸續制定出臺《工程渣土(建筑泥漿)企業駕駛人員“黑名單”管理實施辦法》《建筑企業(發包方)走訪制度》《執行會長輪值制度》等多項制度,結合企業獎懲考核制度,進一步促進行業自律。
今年,協會還在原有遠程監控系統設備基礎上,對會員單位348輛新型運輸車全部增設駕駛室內攝像頭并接入智慧建管平臺,一來消除車頭、車尾和右側視線盲區,避免發生交通事故;二來實時監控駕駛員的操作行為,確保車內外監控無死角,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隱患,也讓車輛違規無處遁形。
除此之外,協會還主動加強環境污染源把控工作,要求發包方在運輸前必須進行重金屬等污染物的檢測,提供合格報告,確保運出的泥漿渣土符合環保要求。協會還組建應急小分隊,對運輸車船是否存在偷倒亂放和拋灑滴漏行為進行不定期巡查。對發現的問題,做到跟蹤、取證,并將相關圖片或視頻第一時間上傳工作組微信群。工作組根據實際情況,及時作出處理。
自我管理,管出實效
協會出臺的一系列自律制度,不但得到了施工單位(發包方)的認可,還得到了全體會員單位的認同。到2018年11月,工作組已對企業承接的近70個渣運項目、近60個泥運項目進行了抽查,有效避免了惡意競爭和行業壟斷,對規范行業秩序、穩定市場起到了積極作用。由于重新獲得社會大眾認可,如今,這些泥漿渣土承運企業的訂單源源不斷。
今年賀家池存量泥漿處理項目急需10多萬方符合環保要求的土方用于生態修復。由于時間緊、需求量大,不少單位不敢承接,協會在執行會長韓信法的總協調下,全體渣運企業緊急動員,3個月內圓滿完成了這一緊急任務。
“在美麗紹興的建設中,我們不能缺席。”市建設副產品綠色運輸行業協會會長楊賢榮告訴記者,當前各行業協會面臨著“去行政化”改革的陣痛期,市直19家泥漿渣土企業成立協會,旨在自我管理破除行業亂象,自覺承擔起社會責任。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