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移步換景 抬頭見綠 文化傳神

——紹興城市“留白”,一篇值得期待的大文章

發布時間:2018-11-30 09:28:32 來源:紹興日報 記者 林佳萍

  家住越城區靈芝街道大樹港小區的陳雅娟老人,最近多了一個遛彎兒的好地方。由小區空地改建而成的小公園就在自家樓下,一到夜晚,公園里都是唱歌、跳舞、散步的居民,好不熱鬧。

  其實,在大樹港小區周圍還有不少面積更大、風景更美的城市公園,往北是大片的鏡湖花海,往南,則是白鷺翩翩、風光旖旎的鏡湖濕地公園和迪蕩湖公園。但這些都在5公里開外,他們較少步行前往。現今,家門口有了一處休閑娛樂的綠地,這讓老人覺得很幸福。“城市大公園、小綠地應該如何規劃,增強群眾獲得感,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市規劃局有關負責人說。

  城市規劃的“留白”之道

  在剛剛過去的第二屆紹興國際馬拉松比賽中,通過央視的直播鏡頭,萬紫千紅的鏡湖花海、白鷺翩翩的迪蕩湖公園、碧波蕩漾的瓜渚湖公園……一一展現在世界面前。紹興在城市中心“留白”“留綠”的魄力,讓不少人為之驚嘆。

  “我看到了紹興在城市規劃上的前瞻性。”來自重慶小伙李玉杰說,美國紐約在市中心建了中央公園,上海也在城市中心建了世紀公園,這些都是大城市在現代城市規劃方面彰顯的魄力和遠見。現今,紹興的市中心也有了公園,例如迪蕩湖公園、瓜渚湖公園、鏡湖濕地公園等等,這些都將大大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城市規劃上的“留白”,是指給城市居民留出舒適的生活天地,使城市環境更優美、更宜居。它不僅體現審美品位,而且關乎生態環境,讓青山綠水真正在城市建設中“顯山露水”,是城市可持續發展之道。

  “紹興城市公園的數量較多,其中,單是市中心范圍內(越城區主城區)就有20多個。”越城區市政園林綠化部門有關人員說,這些公園大多分布在居民住宅區、商業區附近,例如,羅門公園、快閣公園、東大池公園等都是緊鄰小區而建,日常使用率較高。除此之外,小區配套綠化、沿街小型綠地等更是不勝枚舉。

  城市公園“多點開花”

  城市規劃“留白”已成為城市規劃的一大趨勢。在香港、重慶等地,市民步行15分鐘就能到達一座大型公園,步行5分鐘就能到達一座社區級公園。現今,紹興已邁出了“留白”的第一步,接下來,是否可以將這些“留白”運用到各個社區、企業、學校當中,從而串珠成鏈?

  在位于袍江望海路的浙江古纖道綠色纖維有限公司,有一個專為員工打造的綠色生態公園——南隅花園。在這個面積達80余畝的公園里,不僅涵蓋了園林小品,還設有籃球場、足球場。公司行政部經理姜傳忠告訴記者,早在2012年,公司就請來中國美院的設計師,設計、打造這一生態公園。“前期投入約500萬元,平均每年花在公園打理上的費用也接近50萬元。”雖然公園花費并不少,但姜傳忠卻覺得很值。“公司一共有1800多名員工,其中不少就住在公司宿舍,這個公園就是他們平常休閑運動的地方。”他說。

  近年來,類似的綠地公園在我市“多點開花”。在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鏡湖校區一個開放式的小公園里,總能看到看書、散步的學生。“學校一直很注重校園環境的營造,鏡湖校區有荷花池、黑天鵝,稽山校區里則有櫻花林、孔雀園,希望學生們能在一個舒適的環境里生活、學習。”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團委老師趙軼表示,目前,學校內的公園均面向市民開放。

  注入動態的紹興文化 

  近幾年,對城區公園進行提升是新昌縣城市建設的一項重點工作。其中,江濱公園的改造提升就是其中一個重點工程。原先,江濱公園只是從城北大橋到七星大橋,長4.5公里,之后江濱公園一直在長個兒,如今公園已經延伸至七星街道的安家興小區,“長”了近2.5公里。 

  “這是一條融休閑、活動、休憩功能為一體的開放性濱水綠廊,打造出了新昌江兩岸十里文化長廊的效果。”新昌縣園林綠化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江濱公園的改造不僅提升了七星新區沿江一帶環境,更注入了文化元素。在一旁的江濱西路上,有著反映新昌浙東唐詩之路歷史的113平方米唐詩石刻景觀墻,為整條路增添了一份靈氣和文化底蘊。

  在靈芝街道大樹港小區的小公園里,有著一條獨一無二的“最美民風小道”,這里展示著小區里的“最美兒媳”“最美鄉賢”等事跡。

  “紹興是一座文化之城,城市‘留白’之余,還需注入動態的紹興文化。”市規劃局有關負責人認為,公園是體現一個城市文化性格的元素,希望將紹興的戲曲元素、書法元素等融入到城市公園當中,用配套的文化活動實現文化輸入。 

rb09RBZK9Cb30b003.jpg

  迪蕩湖公園(資料圖)

標簽:公園;留白;城市規劃;紹興;越城區;鏡湖責任編輯:孫璐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